探索特色办学 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交叉的学科,是科技与艺术生活化的桥梁,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之一。面对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阳光学院设计学院坚持“产业链办学、场景化育人”的理念,构建“艺术+科技”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培养数字化时代复合型、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学科专业是产教融合之基石。以“数字福建”区域经济、行业需求为导向,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融合,是设计学院实现特色发展的根本路径。

    近年来,设计学院先后走访调研60余家企业,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方向,打造学科专业特色。2019年,主动适应“数字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美术学专业设置公共空间艺术和综合材料两个培养方向。美术学专业于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于2021年开始招生,专业培养方向从信息设计、数字表现调整为交互媒体、数字产品及影视动画。2022年设计学院被福州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先锋号”荣誉称号。

    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实现“艺术+科技”学科发展。坚持“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的思路,以设计学科为主体,推进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一体化,打造“艺术+科技”学科群,2023年“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获批福州市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业教师获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育人成效新突破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产教融合之根本。设计学院的产业链办学、场景化育人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理念,创建品牌IP导师组、公共艺术空间导师组,结合企业实际项目,融合场域环境、场景化教学。学院以“卧龙山国际论坛”为品牌,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遊艺问道——设计与学术国际论坛”,拓展交流平台,拓宽师生视野。

    与行业标准融合,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坚持“专业建设融合行业标准、应用型教育对接岗位技能”“前厂+后校”“学历证书+职业证书”“高起薪+高平台”的培养模式,构建校企业、校行业、校机构、院所协同培养机制。学院设有包装设计师培训鉴定中心等,学生通过规定的课程培训即可取得证书。学院与近6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本科专业产教深度融合。

    与产业链资源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引入产业多维资源,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创优质课程,用导师组项目案例对标教材,共建教学平台抓实践,共育人才队伍抓师资,承担企业设计部项目,将新的行业产业先进技术、前沿产品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案例、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申报专利项目等。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获国家级别铜奖、省级金奖等奖项达100余项,学生毕业率年均95%以上,学生考研升学率连续三年居全校前列。

    共建教学实践平台,实现服务能力提升

    平台共建是产教融合之桥。以共建共享、联合研发为抓手,服务数字福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增强服务能力的根本要求。

    与产业布局相应,项目协同育人。学院对标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深入实施高水平产教融合体系建设,集合人才、科技、市场等要素资源,为企业打造多场创意竞赛,成就企业,锻炼学生。深入开展校企“双向流动”,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导师带项目进课堂,推进教学实验平台、实训教育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共建共享,与福建天宏创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协同育人项目。师生团队完成福州地铁VI、导视系统和安全动画片设计,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和第十届老年体育健身大会VI系统设计等50余项,引起社会积极反响。

    利用产业技术,强化数字创新。学院打造高水平教学平台,建设国家、省级一流专业与课程。学院借助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外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创新实训基地等资源平台,借助共建企业产业技术优势,开发成功并获省级虚拟仿真及教改项目7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6门,在福建省艺术院校专业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学院教师设计的美术作品在全国性重要赛事中频频获奖。

    未来,设计学院将继续紧跟数字经济步伐,坚持特色办学,推进产业链办学、场景化育人,深度打造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提升服务数字福建的能力,推动设计产业链创新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设计价值。

    (本文系阳光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工程创新应用项目“文旅+数字艺术设计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xyy005]阶段性成果)

    (周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