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机器人小镇 培育智造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有40年的办学历史,一直秉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担当,不断抬高站位,以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厘定专业建设高标准。学校以积极转型、勇于创新为总基调,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战略合作,根植中国十大机器人产业园萧山机器人小镇,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全篇布局规划和全方位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建设“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水平智能制造专业群,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专业迭代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样板。

    一、以链集群,智造化升级,实现专业迭代升级

    学校按照“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教学链”的链式发展思路,高度契合产业链,加强机电类专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对传统机电类专业实现智造化、数字化升级,对接萧山区第一大产业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以高新技术引领专业发展,根据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需求,系统整合专业链,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等新兴专业,形成智能制造专业群;以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诉求为导向,精准定位人才链,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中高职一体(3+2)、单招单考升学(3+3)等多种途径,培育智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萧山机器人小镇深度合作,协同构建创新链,整合多个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政、校、企、行、社”多主体协同育人体系;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数智赋能教学链,以需求导向开发立体化专业教学资源,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打造“温暖、精准、高效”新课堂;形成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基础、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为两翼的“一基两翼”高端智能制造专业群,实现机电类专业全面迭代升级,使专业集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二、名师引领,精致化培育,打造优秀师资团队

    学校以浙江省级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在名师引领下,以塔形结构组建跨区域层次化教学团队,以项目驱动组建跨专业结构化教学团队,“双跨”互联,虚实结合,打造“虚拟与实体联合”的团队成长平台;聚焦热点,精心设计序列化活动,规范流程,认真落实程序化活动路径,双线合一、混合研修,探索“线上与线下混合”的团队成长路径;以需求导向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精准教学,创新特色化中职新课堂,数智赋能,深耕课堂,创新“信息化与教改融合”的团队成长载体;以成果导向探索多元化团队评价机制,完善制度,探索规范化团队保障机制,协同增效,共建共享,健全“过程与结果结合”的团队运行机制,精塑团队,精研路径,精创载体,精健机制,打造“德技双馨、追求卓越”的优秀教学团队,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三、需求导向,数智化赋能,建设融智课程

    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引领下,学校对接智能制造岗位职业能力,对标相关国家标准,教学内容模块化;融入课程思政,课程育人全程化,重构“标准引领、联通岗位”的课程教学内容。书证融通,学习资源立体化;聚焦需求,教学资源自主化,开发“需求导向、共享开放”的课程教学资源。虚实结合,学习环境数智化;信息赋能,学习流程问题化,创新“学为中心、精准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立德树人,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发展,评价过程动态化,构建“德技并重、三维一致”的学业评价体系,开发与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相符、与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接轨、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与学生认知水平相恰的“课岗联动,数智赋能”专业课程和资源,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促进课程与岗位、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数字化和智造化技术为课程赋能。

    四、内赋外射,协同化创新,深化产教融合

    学校根植省级机器人特色小镇,成立“产教联盟暨职教集团”,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以“创新融合模式、打造产教融合‘杭州样本’”为目标,以“潮创”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试点区和智能制造“潮创”学院为突破口,探索“政、校、企、行、社”多主体协同育人体系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根据产业链需求,系统整合专业链,建构“对接区域产业链协同创新课程”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新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中高职企一体化协同共育”的育人新方式;在教师发展方面,探索教师“服务企业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专业发展新途径。

    (华红霞 俞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