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新内涵
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为此,要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焦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大中小学都有责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担负着建立和发展国家的责任。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发展任务不同,教育的责任也不同。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陷入沉重的危机,“救亡图存”成为最重要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各种教育救国思潮。但无论是清代思想家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技术救国,还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救国思想,都无法改变旧中国的性质。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承担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大论断。建设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同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全面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这一时期的科教兴国,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致力于中国“富起来”的背景下作出的战略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后,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赋予了科教兴国战略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性支撑,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布局。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科教兴国战略新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致力于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教育救国和致力于国家“富起来”的科教兴国不同,新时代的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中华民族“强起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服务。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新时代的科教兴国战略服务于强国建设,强国建设不是单一的政治或经济建设,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教育担负着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使命。
第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要素的全面要求。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包括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为此,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这是新时代对强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方向。只有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是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新路径。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的全面推进和具体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没有创新科技,就没有新质生产力。没有科技人才,就没有科技创新。没有教育,就难以成就科技人才。一方面,教育承担着科技创新的任务。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地、策源地。另一方面,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撑。只有切实提高系统思维,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才能发挥聚合效应,整体推动强国建设。
第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新焦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共识。抓教育,既要抓面向大众的普及,还要抓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时代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大大改善了劳动者素质结构。但我们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堵点,存在着“钱学森之问”的痛点。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为此,要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焦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大中小学都有责任。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兴趣,为科技人才成长奠定基础。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对高层次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要引导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加大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工程技术等方面急需的人才。高校要探索创新人才发展模式,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创新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职业教育要紧密对接科技发展的需要,面向产业核心技术发展,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加强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培养,提高新质劳动力的科技素养和数字素养,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数字工匠。
总之,新时代的科教兴国,要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2年度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