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满学生心房
■在基层·谋学生健康关键事
“非常喜欢”“能让情绪放松”“让我找到了自信”“学会和人相处”……如今,类似关键词成为陕西省泾阳县中小学生对儿童阳光课程的共同感受。
自2018年以来,泾阳县教育局围绕“如何促进儿童积极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性”课题,面向全体适龄学生实施“让我们做朋友”“心智素养”两个儿童阳光课程,将心理健康问题端口前移,持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预防干预。
“感觉孩子们开窍了,眼睛里有光了”
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团队在泾阳县随机选取13所农村小学三年级354名学生,实施《“让我们做朋友—陕西”儿童行为干预项目》,对8—10岁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通过情绪管理等七个模块,对学生做系统的积极社会行为训练。同时,配对产生类似特征的13所学校341名三年级学生。最终评估报告显示,受干预学生整体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积极变化,课程效果明显。
基于此,从2019年2月起,泾阳县教育局全面启动“让我们做朋友”课程,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每周开设一次。2019年8月,又从外地引进“心智素养”青少年儿童阳光课程,在五、七年级学生中实施。这些课程聚焦青少年儿童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三大核心主题,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课堂体验,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情境故事等课堂形式,有效提升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韧劲。泾阳县将其统称为儿童阳光课程。
“感觉孩子们开窍了,眼睛里有光了。”泾阳县教育局局长卢玮说,认知问题是一些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或攻击性行为的主因,加强正向教育非常必要。
在配合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泾阳县教育局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开展县本级儿童阳光课程建设、培训课程师资、开展课程评估,并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督导。该县还按照10%比例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停下来,想一想,然后再去做”
“‘与一位我不喜欢的老师相处好’是有益目标”“‘取笑别人,因为他看起来和我不一样’是有害目标”……泾阳县城区第一小学三年级二班“让我们做朋友”课堂,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分组将不同字条按自己的理解贴到“有益目标”或“有害目标”栏,再共同找出贴错的字条贴到正确位置。整个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踊跃。
“停下来,想一想,然后再去做。”这句来自“让我们做朋友”课程中的策略,如今成了泾阳县中小学师生的口头禅。学生郭小贝扳着手指说:“今天学到了扩大交友范围的方法,比如不自私,要有礼貌,多听别人的想法,朋友被欺负时要站出来为他说话……”
儿童阳光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们普遍在情绪控制、调整负面情绪方面的能力有了增强。城区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胡睿霖妈妈惊喜地发现,母子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孩子遇事也会冷静思考、处理了。
“要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儿童自身心理素养、抗逆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我们推动这门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原因。”“让我们做朋友—陕西”项目副首席研究员、西安交大人文学院教授彭瑾说,阳光课程实施6年来,孩子们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与人相处更友善了、情绪管理能力更强了、攻击性行为也更少了,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让老师多了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
“阳光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心灵避风港,也让老师多了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城区第六小学五年级五班班主任桑静说,有个男生喜欢上课回答问题,如果老师没叫到他就着急薅头发,头发都薅秃了一块。上完“心智素养”课程《拯救不开心》一课后,桑静及时找他谈心,他在坦诚自我反省后打开了心结,渐渐改掉了坏习惯。
阳光课程给泾阳带来了全新的课堂形态,传统的传授式、讲解式课堂变为集互动、参与、体验、分享于一体的课堂新形态。许多教师受到启发,也将其迁移、渗透到音乐、美术、语文、数学等学科课堂。
“阳光课程不仅学生受益,老师和家长也获益匪浅。”经过5年实践,兴隆中学教师田红艳如今能很熟练地将阳光课程的授课形式、游戏内容渗透到数学课堂,让数学课活起来。同时,每当在家教育孩子忍不住想发脾气时,她就会想起那句“停下来,想一想”,然后调整心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继续实施好‘让我们做朋友’等两个儿童阳光课程,探索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平台,积极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宣讲,使儿童青少年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助推泾阳德育教育品质化发展。”卢玮说。
【记者手记】
让孩子心灵“被看见”
在泾阳县观摩孩子们的“阳光课程”,即使成年人,也会情不自禁沉浸其中并心生羡慕。
“要是我们小时候有这个课程就好了。”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生贺佳贝是2021年参与到“让我们做朋友”项目中的,每次身处这些课堂她都会有种想哭的感觉,感慨从小淹没在书山题海,情绪没有被充分理解和尊重。
“阳光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也让他们的心灵“被看见”:在这些课堂上,他们内在情绪、生活态度以及意志品质等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在这里,他们不再是学生,而是作为一个多元的人,被关注被尊重着。
在许多像泾阳一样的农村地区,大多数父母整日为生计奔波,对孩子的关心更多停留在吃饱穿暖、有学上,忽略了对孩子心理的关注。不少农村孩子生活范围狭窄,容易自卑胆怯,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差,尤其单亲和留守儿童表现更加突出。
泾阳县的“阳光课程”就是在补这一课,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教孩子们理性认识和面对这个世界,学会如何自洽、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在8—12岁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帮助尤为重要。事实显而易见,就如何开展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他们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有效的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