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促“教”培育职教“金师”
“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创新性表述,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贯彻落实“科教融汇”,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了系列新要求,以“科”促“教”,才能培育出职教“金师”。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德国教育改革家威廉·洪堡认为:如果没有对科学持续不断的独立的探索和认识,教师也根本不可能以科学的精神来讲授科学,所以,现代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科研,科研是教授的前提和内容。因此,“科教融汇”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开展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活动,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即使受资源和环境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科研过程中,从事科研的教师也可以把他们的科研态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向学生展示探究过程的主要特征。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多为硕士或博士毕业,接受过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是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技术能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探索、研究,解决专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教学实践中的专业发展问题、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升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科”促“教”,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入企业一线,校企协同解决技术难题
职业教育是所有类型教育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也是所有类型教育中向社会开放程度最高的教育。职业教育面向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深入企业,才能了解企业的发展态势,以及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大多未设置技术研发部门,发展中遇到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不少,技术研发、工艺改进、产品升级需求旺盛。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或每学期轮流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下沉到企业,校企协同解决技术难题,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加深对专业理论的认识与研究,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获取真实教学案例,反哺教学;调动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链、人才链,提升职业教育的价值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举多赢。
以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探究式教学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课程章节理论体系结构,项目式、模块化设计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选取企业发展实践中的真实教学案例,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引领学生学会在适切的理论和恰当的方法指导下科学分析问题,从多角度探讨如何攻克、解决技术难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师教、学生学的质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探索能力以及数字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积极拥抱科技与产业变革,增强学习、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信心和决心。
编写活页式教材,教育教学紧密对接科技创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并可以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形式进行动态更新。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获取真实教学案例,反哺教学;组建团队,校企联合编写活页式教材,配套开发信息化教学学习资源,及时将新科技、新工艺、新标准、新方法等科技创新成果引入教育教学实践,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人才链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将新科技、新工艺、新标准、新方法可视化,加强学生的学习、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以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依托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为引领,激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依托,组建科研团队,教师言传身教,指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研究、攻克科技难题,教学与研究有机统一,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教融汇,在实战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学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涵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品格修养,实现科研育人。在威廉·洪堡看来,追求科学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学生修养的过程,因为科学是“用于精神和道德修养天然合适的材料”。
为推进“科教融汇”的深入实施,学校要建立激励制度、机制及其配套措施,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培育创新创造文化,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教师开展科技创新的内驱力,激励教师深入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服务企业创新发展,调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系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