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九岁现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儿童在户外活动。视觉中国供图

    ■九岁现象指孩子的大脑发育在九岁至十岁左右,往上提升至另一个阶段

    ■九岁的学生就像一本费解的书,“形成九岁之谜”。“九岁之壁”像是九岁的学生遇到了“坎儿”,既可以让他停止前进的脚步,也可以促使他“破茧成蝶”

    ■九岁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这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教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创造,哪怕是微小的创造,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是创造者,这是很重要的自我肯定

    进入四年级,满九岁的学生,正处在儿童向少年初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一年,心理学家、家长、教师,甚至学生自己,都发现了有趣的“九岁现象”。儿童九岁前后大脑状态差别很大,所以九岁成为学生学习力、学习习惯发生大变化的关键一年。九岁学生所处的少年期,是人生重要而又易被忽视的发展关键期,其中学生少年初期的成长特征和教育规律,更是鲜有专题研究的领域。探索这些内容,既是跟踪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自我教育研究的深化。

    何为九岁现象

    九岁现象,源自日本脑科学专家和田秀树提出的“九岁之壁”的概念,指孩子的大脑发育在九岁至十岁左右(有的可能在十一二岁),往上提升至另一个阶段。此时,越过“九岁之壁”的学生,能进行抽象思考,也具备概括思考的能力。

    九岁,的确会发生许多令人惊讶、引人深思的现象。新闻报道中多次出现孩子九岁当家,挑起重担,照顾生病父母的故事;九岁的姐姐,果断决定给弟弟献骨髓;贺龙的外甥向轩,九岁参加长征;九岁的牛淼成为小书法家;九岁小诗人徐毅写出10万字作品;美国九岁的诺亚,已熟读3000本有关历代总统的图书;意大利作家万巴写的《捣蛋鬼日记》是一本畅销书,主人公加尼诺,就是一个九岁男孩。

    “九岁现象”有哪些特点?

    第一,独立性需求。曾经有位老教师回忆,九岁学生的最大特征是进一步独立,对教师、家长、班级小干部的话不再言听计从,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家长也反映,九岁的学生自尊心强了,有自己的想法,并认为自己的想法更好。

    在我们跟踪研究的四年级(九岁)学生中,有的学生以前总喜欢与家长在一起,现在更希望自己在家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学生以前的口头禅是“我妈妈说”,现在因为被妈妈冤枉,而要求其道歉;有的班级小干部会自主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在课上有更多的人积极回答问题;有的学生以前学习不好也觉得无所谓,现在却自己着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在学校利用课间、中午休息时间完成作业。他们由被动回答,变为主动告知,开始与家长“主动交流”,他们有了更多的自我要求。例如,孙同学说,想让自己越来越好,这样才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耿同学说,时刻提醒自己,防止视力二次下降。刘同学提醒自己,把努力和专注变成习惯,爱上挑战自我和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做事。

    第二,交往需要。我们在跟踪研究中发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自我介绍”中,发生了这样一些变化:首先,变化最大的是,涉及“朋友”的信息增加。其次,通过“自我介绍”的字数,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加充分,而且可以看出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逐渐上升。最后,“交往”是一个重要指标,三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在交往中更能得到成长和发展。而四年级学生提及“交往”的人数减少,可能是有更多的内容吸引了他们,如自己内心世界复杂化、个性特点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少年很大的特点是,爱好交往和追求精神上的一致。小学生还没有感到这种需要,他们轻易地同一个集体断绝了联系,并很快地加入了另一个集体,这是小学生的个人特性表现还不明显、相互之间的依恋还不稳定所致。

    第三,逐步形成价值观。九、十岁是以他律为主向以自律为主转折的节点,表现出他律与自律“较劲儿”的一种复杂情况。自我意识的价值取向,就在与他人交往中悄悄形成。例如,在自我介绍中,李同学的梦想是军人,理由是不让别人欺负我们的祖国;王同学的梦想是当警察,因为有了警察交通就不会乱了,小偷也不再偷别人的东西了。

    有的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中,已经带有评价性质。如葛同学写道:“我,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女孩,在班里不出名、没有职位、没有做过什么‘伟大’的事……但是这没有影响到我,长得不算漂亮、又高又有点胖,这使我进入了篮球队。训练差点使我放弃,但是我没有,我要坚持。”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价值观的多元性尤其值得关注,学生受到成人世界价值观的很大影响,看似不经意,却无处不在。

    九岁现象产生的缘由

    九岁的学生就像一本费解的书,并非随手翻翻就能读懂,“形成九岁之谜”,得多花费一些心思去寻解。“九岁之壁”像是九岁的学生遇到了“坎儿”,既可以让他停止前进的脚步,也可以促使他“破茧成蝶”、达到更新的成长阶段。那么,“九岁之谜”、“九岁之壁”等九岁现象的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

    第一,心理发展呈现复杂性。人脑在十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尽管九岁后的学生脑重量增加很少,但脑细胞内部结构进一步复杂化。

    首先,心理发展的复杂性表现在,如何加强抽象思维。有经验的教师回忆,有一批“慢热”、“晚开窍”类型的学生,三、四年级从“学渣”变“学霸”,“像蚕宝宝脱皮蜕变”。

    在“拔萝卜”故事中,学生从老爷爷、老奶奶、小老鼠等形象中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点,如抽象的“拔”。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各种水,如开水、冷水、水蒸气、冰雪、雨水、植物中的水分,最后抽象出水的本质。做到这些,学生就发生“蜕变”,迈过一次“坎儿”。对“0”、“a”、“b”等抽象符号的理解,也是一个“坎儿”。在中年级数学课常常看到,一旦出现抽象符号或者需要抽象思考,例如时差、旋转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或长或短时间的困惑。九岁的学生喜欢智力游戏,喜欢推理、侦探类的小说,他们的画作,不再像之前那样大胆想象,而是开始以写实眼光看待事物。

    其次,心理发展的复杂性表现在,九岁学生的情感中逐渐融入思考,心情不轻易表露,变成了一种积极的思考,静默的背后体现着思考能力的完善。如陆同学说:“我喜欢记日记,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感受最棒。”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少年早期的行为,较之少年后期,尤其是青年期更富有感情色彩。低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较之其他心理因素,更决定于情感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说明,在少年初期的九岁,学生的内心极富有感情色彩,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渐融入自己的思考。

    最后,心理发展的复杂性表现在,九岁开始呈现初步的辩证思维。如学生自己认为“我爆发力很强,耐力却不是很好”,“我的优点是做事认真,缺点是做事慢”,等等。

    第二,人际交往呈现复杂性。一方面,九岁是习惯培养的最后关键期,原因是人际关系出现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七岁到十岁、十一岁,就教给学生自己如何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服从意志的安排。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学生对年长者的劝告比较容易接受,能很感兴趣地做一些有益的、必要的事,并开始进行自我观察,区别和评价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需要成人的引领、督促,这在他律阶段比较容易完成,但是到了九岁,由他律转向自律,少年开始用自己认可的观念去行动,如果不认可,习惯就很难养成。另一方面,人际交往复杂性表现为,人际交往重点的改变。独立性的强烈需要,影响了少年初期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同龄人的交往成为重点,开始逐步超过亲子交往。九岁的学生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交往语言通常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报喜不报忧,对懒得说、懒得写的事情,就说“忘了、不知道”等。

    第三,个性发展引起的不同方向。首先,九岁之前,孩子的许多心理因素表现为线性发展,而九岁之后,许多心理因素发展不再是一个方向,个性的凸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的调查表明,学生的个性已经出现不同,例如回答“最佩服的人”中,同样是三年级的学生,第一类学生敬佩的人都是自己周围的人,如本班学习好的同学、班主任老师等;第二类学生则是敬佩毛泽东、雷锋、李白等日常生活之外的伟大人物;第三类学生同时敬佩这两种人物;第四类学生声称,“没有敬佩的人”;第五类学生表示,“没有想过”。其次,九岁的学生出现了能力分化。有的学生能一本接一本地写出小说作品,有的学生虽然最头疼的是写作文,但他已经能够裁剪和缝制衣服、烧各式各样的菜。最后,九岁学生生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已经比较明显。如高个子的女生要比矮个子的男生高一头多,发育较早的女生开始大方地讲述自己身体的发育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少年这个年龄阶段,人的精神生活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他的认知能力、脑力劳动、行为、与同学的相互关系、情感和审美以及道德的发展等许多方面的实际表现,都使教师感到不可思议和迷惑不解。少年期的这种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这一时期思维方式的改变。因为学生的具体的形象思维优势正在退减,抽象思维开始体现出优势。少年开始用概念来进行思维,而这仿佛在他面前展现了一个新的、陌生的世界。他力图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认识生活现象,但是又很难把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世界纳入形式逻辑,因而产生了一些少年所特有的错误、仓促的结论和概括。可是由于少年关注的对象,不仅仅是他的身外之物,同时还包括他自己,他对他自己也作出了片面的、仓促的结论,时而夸大自己的优点,时而又夸大自己的缺点。由此而产生那种一方面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又不满意自己的两种心情,奇怪地交织在一起。这种现象好不好呢?其实,这种“乱”,正酝酿着新的结构的产生,是捋顺之前的混沌。每一次“乱”之后,学生的认识都会上一个新台阶。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都是“上新台阶”,但是新台阶的方向,仍然需要成人关注。比如,少年的自我意识质变之后,做事情更加自觉,是自觉学习,还是自觉放弃学习,却是两种不同的方向。这就说明,最重要的还是价值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