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下韶山的印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月二十六日,辰溪一中学生在宣誓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本报记者 任赫 摄 扫码查看精彩视频

    ■“我的韶山行”系列报道④

    4月26日,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第一中学,“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仍在继续。

    随师生们一起从韶山返回辰溪的融媒体报道组,近距离见证了辰溪一中“我的韶山行”研学总结大会。记者真切感受到,精心组织的仪式、内容充实的活动,让红色研学在学生心中刻下更深的印记。

    “我的韶山行”还在延伸……

    “要像毛主席一样胸怀大志、追求真理”

    早上八点半,记者来到辰溪一中的操场上。葱郁的熊首山下,600多名刚刚结束红色研学之旅的师生,再次集合,举行“我的韶山行”研学总结大会。

    如果说两天前的出征仪式是为了更好地到达,那么这一次的大会,仿佛是为了更好地再次出发。

    庄严的升旗仪式后,12名学生代表参加此次研学的12个班级,相继上台发言。

    “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就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高一(3)班学生林紫涵说。

    “在这风华正茂的年纪,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胸怀大志、追求真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高一(5)班学生周小米说。

    ……

    为了这次总结,高一(11)班学生胡伊近从构思到完稿,花费了五六个小时。“写到最后,我觉得还有好多话没说完。”在发言最后,她说,“和走出韶山冲的少年毛泽东一样,我们也在期待着未来能走出自己的路,筑起我们这一代的宏伟长城。”

    在现场,记者听到,每次发言都会激起一片热烈掌声。

    “我用青春的名义宣誓!”

    在个人总结后,领誓学生健步上台,与同学们一起大声诵读班级誓言:

    “高一(3)班宣誓,我要踏过书山坎坷,渡过学海茫茫。不负天赐的智慧、不负青春的理想,不做怯懦的退缩,不做无益的彷徨!我将把我的青春献给伟大的祖国!”

    “高一(15)班宣誓,用顽强的拼搏打造理想,用辛勤的汗水浇筑希望,用坚定的信念铸就辉煌,继承先辈志向,扬我壮志,奏我凯歌!”

    ……

    凝练着学生们研学所悟的铮铮誓言震荡校园。主席台前的宣誓签名墙上,各班学生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在热烈的气氛里,总结大会圆满结束。

    韶山市思政教育实践中心副主任邹佳文告诉记者,正是通过研前、研中再到研后的完整设计,“我的韶山行”走出了学生只游不研、只游不学的普遍困境,“真正地让行走的思政课不仅入眼,更入脑入心”。

    “学校为你们感到骄傲”

    刚和辰溪一中师生们接触时,总有教师向记者“垫话”。

    “我们这是小地方,孩子们没见过啥世面。”

    “学生没参加过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几乎没有经验。”

    说了几次,记者明白了:教师们担心学生“露怯”,在给我们打“预防针”。

    然而如今,讨论起四天来的经历,很多教师都睁大了眼睛。

    辰溪一中办公室主任、地理教师彭叶玲惊讶于学生在研学中的表现:“我以为会有同学开小差,不听指挥。没想到他们表现出出乎意料的集体荣誉感和超乎寻常的纪律性。”

    辰溪一中校长石绍学说:“我重新发现了我们可爱的学生,我为他们而感动。”研学中,一名学生捡到了游客丢失的几百元现金,第一时间上交。得知学生来自辰溪一中,工作人员们纷纷为学校点赞。

    “你们在毛主席的家乡展现了优秀的自己,学校为你们感到骄傲!”总结大会上,石绍学郑重地说。

    一场研学,激励着大家深入思考如何办好高中教育

    研学总结大会上,高一年级英语教师潘海玲从切身体会出发,鼓励学生们以运动强健体魄,以读书强健灵魂。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强大的身体才能够承载得住强大的灵魂。毛主席在晚年的时候依然能够畅游长江。同学们,你们准备好开始运动了吗?”“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当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认知,积累人生的底蕴。同学们,你们准备好多多读书了吗?”

    “我们准备好了!”潘海玲每次发问,学生们都大声回应。

    “怀化、辰溪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酉书院文脉深厚,芷江受降彪炳千秋,袁隆平在这里培育出了第一粒杂交水稻种子。”全程旁听研学总结大会的辰溪县教育局局长谢伯圣说,这些都为辰溪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了空间。

    “高中虽然学业压力很大,但我们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深化特色高中建设,构建优质的课外教育体系,让学生们全面发展。”谢伯圣说。

    “韶山行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

    “我的韶山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旅程,也是唤醒内外身心的旅程。

    两天一夜的研学,高一(15)班学生杨谨璘重新发现了自己。

    两天前,在韶山毛泽东广场,她站在2000余名师生面前领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她又站在学校操场的高台上,为600名同学领唱《歌唱祖国》。

    “以前我也有过演出经历,不过都是合唱。当着这么多人领唱,还是第一次。”杨谨璘说。

    为此,她做了很久的练习。气息不稳或者唱错调的时候,会招来指导教师的批评。她悄悄难过一会儿,然后继续练习。

    之前,16岁的她从未想到自己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她为自己的表现感到兴奋:“在韶山行里,我真的做到了。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

    选择民族声乐道路的她,最难忘少年毛泽东的那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句。韶山归来后,杨谨璘有了新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将更多更美的民族声乐带到全世界。

    在研学第一天晚上的“我的韶山行”思政大课上,台上,主讲教师邹佳文讲得精彩,台下,潘海玲举着手机录得专注。

    “我为邹老师的讲课技巧折服。”下课后,潘海玲正和记者交流,邹佳文恰好从她身边走过。

    潘海玲说:“您能保持一个多小时的强烈情感授课,并且表达和互动始终处于高标准,这样高强度的课堂投入,我很敬佩。”

    邹佳文说:“我只是团队站在台前的人。团队为讲好这门课做了大量的教研和案头工作。”

    两位同样年轻的“95后”教师,一见如故,深入交流。

    ……

    家长都喜欢给孩子买大一点的校服,以免每年都要重新买——杨谨璘也不例外。她瘦瘦的,明显大一号的校服套在身上,有点松垮。

    大号的校服,还在等待着杨谨璘长到合身。

    正如成长,是逐渐充盈自己的过程。

    因为韶山行,杨谨璘发现了自己的能量,追逐梦想的舞台越来越大。

    因为韶山行,潘海玲遇见了相知的同行,追求卓越的思路越来越广。

    一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走出韶山,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一百多年后,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到韶山,追忆他的故事,感悟他的智慧,汲取他的力量,传承他的事业。

    他们都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报道组成员:周飞 张晨 王树槐 高毅哲 阳锡叶 梁丹 李柯 杨文怿 任赫 执笔:高毅哲 梁丹)

    本报湖南辰溪4月26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