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把全民终身学习推向深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会议发布了“全民终身学习沈阳倡议”,广泛凝聚全民终身学习的行动共识,明确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努力方向。会议还公布了194位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和191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宣传推介名单。

    此前,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举办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这是教育部第20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周已经从2005年首次在北京等十城市开展拓展为全国性的活动,已经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举办的活动,升格为多部门联合举办的大型活动,成为助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影响广泛的品牌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把“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进一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做好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是文明传承之途,是国家兴盛之要。我们要凝聚学习型社会是教育强国标配的共识,认识到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不仅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终身学习,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政策法规日臻完善、组织机构不断健全、教育体系日益完备、学习和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各地各方面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亮点纷呈,形成了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潮。学习规模从小到大,学习资源由少到多,“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场景越来越丰富,我国正大踏步走向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职场上年轻人的“夜校热”,“银发族”爱上老年大学,工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这些现象无疑是新征程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最生动注脚。今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主题是“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主题抓住了终身学习的本质要求,也诠释了终身学习的意义。

    当下,深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要强化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建设,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抓住教育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不断完善面向14亿多人口的终身学习体系。

    构建更加灵活方便、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实现“人人皆学”的关键所在。调动广大群众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创新开展特色学习活动,不断创新载体、形式和途径,结合地方特色,确定活动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可及性的学习服务,也是提高群众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内容。比如,上海构建起了包含居村委在内的四级终身教育机构网络,配备了5万多名专兼职教师和助学志愿者,每年有350万市民在家门口学习各类课程。在浙江省长兴县龙山街道齐北社区,少儿“四点半课堂”、市民“乐学课堂”、老年“常青课堂”等三大全龄“幸福学堂”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教育公共服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更便捷可及的学习条件,让全民终身学习成为随处可见的城市新风景。同时,还可以开展“百姓学习之星”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发挥身边榜样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

    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释放了倍增效应。以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一方面是要夯实学习型社会数字基座,积极建设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平台,汇聚高质量数字学习资源,丰富数字化资源与内容供给,从而解决学习资源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要强化服务,不断创新智能化、体验式的学习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过程学习服务,通过课程互认、学分银行等举措,更好满足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引导和激励其保持终身学习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技术、新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知识迭代更新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于个人而言,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应对“知识爆炸”、对抗“知识老化”,获得与时代同行共进的过硬本领的必然要求。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是实现人力资本水平持续提高、夯实强国建设人才根基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南宁师范大学副校长、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南宁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