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训课程体系 助力“双高”专业群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9年3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处于国家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双高’计划”实施名单中的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依托重庆市政府部门积极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根据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特色的高标准专业群发展蓝图,提出将学院内的物联网专业群发展方向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全力构建一套完善的“双高”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认知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技能,为“双高”专业群的建设贡献力量。针对当前实训课程体系结构分散、专业群行业能力标准欠缺、职业素养教育薄弱等实践技能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弊端,构建与专业群紧密联系的实训课程体系,引入行业能力标准,融入COMET评价体系,优化课程考核机制。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作为“双高”专业群建设高校,首要核心是物联网专业群的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中实训课程体系又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等的要求,对企业、行业深入研究,聚焦智能互联汽车在物联网领域中设计、生产、维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精选物联网专业系列课程中的若干实训课程作为主要构建目标。

实训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1.基于产业链需求,系统设计专业群实训课程体系

    重庆市政府部门在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打造智能网联以及新能源技术的万亿规模汽车工业群,使重庆成为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工业群的重要基地。作为高职院校为地方产业链服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提出以物联网专业群实现智能网联方向的人才培养,从智能网联车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区域产业集群对该产业所需要的智能网联车专业人才的研究,重构物联网专业群实训课程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中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环境感知技术、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这些能力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开设的几门专业的课程相匹配。“双高”建设前,专业群内的专业联系纽带不强、相对独立,要实现培养的学生更好地为地方产业服务,打破专业群“聚而不集”的现状,根据产业链需求设计专业群实训课程体系,实现群内课程体系的紧密联系。通过修订课程标准,完善授课教案,编写相应教材,调整授课内容,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系统化,从内容上实现专业群的凝聚。以“智能网联系统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为例,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实训控制数据最后直接送给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处理,实现数据在专业群内各个专业像数据管道一样流转,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行业企业所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满足地方产业人才需求。

    2.对接行业能力标准,构建物联网专业群实训课程体系

    以行业能力标准评价学习目标助力人才培养。依据物联网工程行业能力标准中对应级别能力单元,形成并实践具体的学习成效目标与评价标准,以任务化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推进情境化、任务化教学的开展,教学过程贴近生产过程,学生评价以实际操作完成任务作为评价依据,提升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契合度。根据物联网工程行业能力标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课程的相应能力单元。根据能力单元,结合课程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环节和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环节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步骤及每一工作步骤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物联网团队据此在2023年制定了《物联网工程从业人员能力框架》,成为重庆市物联网行业标准。

实训课程体系改革实施

    1.实训教学设计内容碎片颗粒化,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

    横向:构建教学设计目标细化、教学内容颗粒化的教学体系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针对“双高”智能网联方向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将五个专业的基础素养课程单独列出来作为底层公选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公共拓展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和其他思政课程,五个专业均需要学习这些课程。再依据专业岗位能力及要求,将该专业的知识点与实训任务按照行业能力标准进行细分、颗粒化,并加以匹配,形成知识点与实训教学任务匹配集(知识点、任务)。

    纵向:修正、重构颗粒化(知识点、任务)集的实训课程资源,采用纵向递进式颗粒化实训教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将岗位能力集按照递进式的要求进行划分,定义基础能力集、专项能力集、生产能力集、创新能力集;同时在上述横向构建的颗粒化知识点与实训教学任务集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点与实训教学任务集与递进式的岗位能力集进行匹配,对于不满足要求的知识点与实训教学任务集在课程标准、授课教案、授课计划中进行修正或重构,以达到具体层级的岗位能力要求。

    2.引入行业能力标准,融入COMET评价体系,优化课程考核机制

    聚焦学生职业能力的精准性、科学性,在“一个目标、三个维度、四层递进”的教学思路下,将COMET职业能力模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形成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实践闭环。(1)聚焦课程内容,构建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在物联网专业中实施新模式的课程教学。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举行岗位任务研讨会议,校企合作共同规划行业实践相关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引入COMET职业能力模型中“内容维度”的四个方面,形成与产业需求、人才需求相匹配的教学项目。迄今为止,该项目《智能网联车载应用开发》《智能网联技术导论》《智能网联人机交互应用开发技术》《智能网联外设开发技术》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基于COMET模型,在实训课程设计之初就涵盖了能力内容、能力级别和职业行动三个维度;在教学中真实再现企业一线的典型工作过程,将学生设定为企业项目经理的身份,教师从客户角度提出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操作任务,围绕三个维度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生产能力、创新能力等。“项目经理”接受任务后,结合一线实际生产需要和工程因素,高质量满足客户提出的各项要求。通过任务完成,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热情,锻炼了系统化、过程性、综合性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其“职业角色”的转变和身份认同。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部门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智能网联领域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Z211016])

    (刘旭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