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艺术+思政” 扩展思政育人空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将艺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将人文关怀进行深度升华与凝练。兰州大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依托百年学府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学科优势,融合当地浓厚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探索“艺术+思政”育人模式,对现有一些器乐专业课进行教学改革,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的双向促进。在这一独特的教育模式中,学院不仅注重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取知识,还注重通过艺术展演等多元形式,帮助学生思想升华,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强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热情,更加坚定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家国情怀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器乐专业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学院坚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想意识与传播载体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全过程。西洋乐器小提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且全面的载体。在小提琴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传授音乐技艺,还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背景及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中国小提琴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精神内涵,也是当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金色的炉台》小提琴专业课,所学习的作品是在传统理解上进一步表现新时代中国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劳模精神。这首乐曲优美的旋律中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呈现出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乐曲中所蕴含的精神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政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演奏这类作品,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将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院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韵味艺术实践活动,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学院始终坚持以展促教、以演促学的理念,紧跟时代脉搏,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到艺术展演活动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例如,校园美育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印象”小提琴经典中国作品音乐会,选择的曲目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音乐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进行小提琴独奏,为观众呈现了《丰收渔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牧歌》《金色的炉台》四首经典小提琴独奏作品;音乐会下半场弦乐四重奏演绎《快乐的萨利哈》《茉莉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瑶族舞曲》。这些作品充分融合了小提琴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以中国传统音乐改编的弦乐演奏为媒介,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使观众从中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艺术美育体验,进一步深化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成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同时,学院还设置多声部音乐编创与排练实践课程,该课程涵盖的曲目丰富多元,既包含对传统音乐作品的巧妙改编,又涵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佳作,如《瑶族舞曲》《河南小曲》等。该课程的核心在于将中国民族歌曲的独特韵味与中国传统乐器的精湛技法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们进行二度创作。最终,这些作品将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不仅是对艺术的传播,更是艺术与思政教育完美融合的体现。这种创新性的演奏课程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对音乐的探索精神,更在推动中国音乐作品发展的同时,为音乐创作和表演注入了创新活力。通过课程的编创与排练,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博大精深得以充分展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色彩与内涵。以艺术特有的形式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培养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同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展演及鉴赏中体会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政治品格。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它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思政教育的内容,使得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综合素质。

    (马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