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教”拓展特殊儿童成长空间
我校是一所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以“让特殊教育惠及每一个在校学生”为办学理念,多维构建关注生命成长的课程体系。
学校学生以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为主,部分学生伴有脑瘫、癫痫等多重残疾。在普通教育中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在特殊教育中通过语言引导、情绪安抚、认知激发、情境复现多个环节也不一定能够达成。面对现实问题,学校积极寻求突破点,运用智慧教育这一改革“催化剂”,引入“人机共教”构建多感官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康教需求,促进学生感官能力发展。
学校建有多感官专用功能教室,通过交互式感官训练设备,对学生进行感官评估、建立电子档案。专业仪器收集学生感官电生理信号资料,包括皮肤温度、皮肤电反应等,初步掌握感官生理发展数据,结合传统量表评估感官能力现状,在视、听、触、味、嗅五大感觉的注意、追踪、辨别、记忆等维度综合描述学生感官能力发展水平。依托仪器测验数据,为学生某些外显行为找到生理依据,助力教师科学、准确地评估学生现有水平,开展定向干预,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个别化训练方案,实现“以学定教”的教育目标。
在具体学习中,借力多感官交互式训练设备,实现“人机共教”。以一堂发展视、听、触觉辨别能力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以发展学生视、听、触、味、嗅五大感官能力为目标进行感官技能训练:创设雷雨天的导入情境,进而利用多感官交互训练设备中视觉训练模块爆闪灯呈现“闪电”效果、听觉训练模块播放“打雷”声音、触觉训练系统提供“刮风”的触觉体验,再加上教师关灯使室内变暗、拿小喷壶喷水假设“下雨”,模拟雷雨天的视、听、触觉特征,营造雷雨天的逼真环境,引导学生感知雷雨天的特征,提高感官辨别能力。教师侧重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技能点拨、情感启发,机器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声光电等刺激的呈现及各种重复性的训练任务。教学主体由“教师—学生”转变为“‘教师+机器’—学生”。“人”“机”优势互补,合力教学。
在“人机共教”的智慧教学方式中,教师角色更像一个教练,将提供感官刺激、还原真实情境、互动反馈体验、机械重复测练以及数据处理等交给机器,教师将精力更多聚焦到教学对象个体,专注于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技能支持、个别化训练等,注重疑难点的点拨、学生的创造驱动学习、内在潜能和价值观的建立,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加高质量的学习服务,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除此之外,为解决特殊学生表达困难的难点问题,我校还依托设备增加了课堂教学更具结构化、指标化的评价量规,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监测和科学评价,从而促使教师的直观观察与机器的客观分析互为补充。同时,软件进行的基线期与处理期数据的比对客观直接反映学生康复效果,为教师下一步制定训练目标和调整教学方式提供依据。
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依托智能技术与设备,学校构建的多感官智慧课堂,高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实现了康复和教育有机结合,学生感官能力得以更好发展,凸显“人机共教”的优势。面向未来,依托不断升级的智能技术与设备,特殊教育也将走实“教”与“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之路,为特殊儿童打造更加温暖、更加智慧的成长空间。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三江学校智慧教育学科组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