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书院场域中建设“本道”教育共同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小学前身是昆山先贤朱柏庐创办的“玉山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新书院“大家培小,立本生道”办学理念为引领,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新时代,教师团队建设在新书院场域中,基于“本道”理念,通过开展书院“师说”、建设书院课程、缔结书院联盟、广开书院弘道、设计书院标识、举办书院论坛等系统工程,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一、厘清“培本立道”“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内涵

    目前,学校教师团队建设主要面临以下问题:青年教师不断扩容,主动作为内驱力不足,职业倦怠有所增强,专业发展缺乏规划。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优秀的师资和丰厚的积淀,面临均衡快速发展带来的校区增加,班级数、教师人数激增等情况,如何实现效能增值,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急需解决。基于此,“培本立道”“四有”好老师团队(以下简称“本道”团队),以学校新书院为引领,构建“本道”教育共同体,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念,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育人模式的变革。

    二、确定“培本立道”“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的目标

    好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目标的引领。学校确定了“本道”团队建设的目标:研制指向效能增值的“本道”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标准,建设指向学生综合发展效能增值的班级教师团队,建设指向学科教学效能增值的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指向特定教育任务效能增值的非正式教师团队。旨在通过“本道”团队的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攻坚克难。

    三、探寻“培本立道”“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聚焦“德”字,开展书院“师说”

    书院文脉,师德为首。学校将书院文化融入学校管理,凝练团队文化,彰显文化特色。通过“书院师说·一周一说”“话引领”和“书院师说·一期一会”“话榜样”活动,构建育人体系,强化家国情怀,展示新时代“培本立道”教师的风采。

    (二)围绕“创”字,建设书院课程

    实践探索,综合育人。“本道”团队利用学校的书院新馆室、新空间、新机制、新评价,不断进行课程实践,探索新书院“本道”实践的综合育人样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强化“共”字,缔结书院联盟

    深度融合,区域共进。2021年成立培本教育集团,成立涵盖两个校区、三所集团成员校的书院联盟,并坚持“双轮驱动”推进集团队伍建设。一是成立书院首席教师工作室。以学科建设、班级管理、课程开发为纽带组建集团学科“首席名师工作室”。二是建立书院“特色项目研修坊”。在集团校内推广各自学校强项的研修项目,实现学科、校区、集团校之间的有机融合、同频共振、同研共享。

    (四)构建“研”字,广开书院弘道

    研制标准,牵手共建。学校积极引入高校教育资源,和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建立合作项目,研制团队建设标准,组织团队成员教师学科跨界、结构跨层,校际协同共建,不断提升成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五)着力“特”字,设计书院标识

    顶层设计,文化为先。学校设置“团队组成、团队带头人、团队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培养、科研与教研、学生培养成效、团队建设规划”7项考核指标,绘就教师团队能力图谱,全力提升教师团队综合业务能力。努力形成师生共长、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培本立道”育人团队文化标识。

    (六)注重“引”字,举办书院论坛

    引领辐射,共谋发展。着力新书院育人模式创设下的“本道”教育共同体建设,一方面,建设指向学科教学效能增值的学科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建设指向学生综合发展效能增值的班级教师协同团队。

    综上所述,学校在新书院场域中,基于“本道”理念,通过开展六大系统工程,实现教师队伍自然而高效的专业成长。将“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嵌入效能增值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解决了当下教师研训与教育教学工作脱节的问题。学校将继续通过新书院育人模式变革下的“本道”教育共同体建设,达成“本道”团队效能增值的目标,全面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杜陆伟 朱秀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