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融合”美育体系创新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桂林理工大学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实施“美育+”浸润工程为抓手,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升人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主线,聚焦美育核心要素,将科学、艺术、人文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美育学分为统领、美育通识课程为主体、学科美育课程为特色、美育实践课程为关键、美育评价建设为支撑的“五维融合”一体化高质量美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美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学生全面发展贡献美育力量。

    制度先行,构建基于“2+2+3+N+N”模式的美育学分体系,激发美育精神与人才培养相融相促的“乘数效应”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美育工作部署要求,围绕学校基本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全体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将美育纳入本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台《桂林理工大学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等美育文件,全面探索美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构建起“2+2+3+N+N”美育学分体系。规定本科生学业期内须修满2学分公共艺术通识课程+2学分人文通识教育课程(理工科专业)+3学分自然科学通识课程(非理工科专业)以上的美育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同时探索拓展N学分学科美育课程+N学分美育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的美育学分体系,充分发挥美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主导,构建具有“三元合一”特色的美育通识课程体系,实现传统美育课堂与数字美育课堂相融相促的“优势互补”

    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美育工作要求,聚焦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达、创意实践等美育核心要素,全面深化学校美育教学综合改革,构建融合性、多层次、进阶式的美育通识课程体系。一是加强美育核心通识课程建设。将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创新素养融入大学生美育,打造“大学美育”“大学语文”“自然科学概论”等美育核心课程。二是优化美育通识选修课程。开设“具身认知与创意舞动”“广西民族音乐舞蹈鉴赏与实践”“红歌与党史”“诗词创作”等包含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戏曲、诗词、书法、剪纸等50余门鉴赏及实践类公共艺术通识课程。三是强化美育实践进阶课程。结合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广西“三月三”民族风情文化节等文艺赛事,开设“美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学生艺术团排练课”等30余门阶级课程。四是建设数字美育延展课程。依托“智慧树”、慕课等线上平台建设“大学美育”“大学语文”等数字美育课程5门。近年来,学校年均开设美育课程200余个教学班,覆盖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打造美育学习新样态。

    学科融合,构建凸显“学科基因”的学科美育体系,释放学科特色与美育教学相融相促的“要素价值”

    理工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学校充分发挥美育高渗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全面推进学科美育课程建设,面向全校开展学科美育课程建设立项,挖掘学科专业中“山、水、石、矿、地、海、天、空、园、林、桥”等美育元素,将其融入学科人才培养、课程大纲教案、课程评价考核,全面打造学科美育课程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打造“大有色”学科美育课程群和“大生态”学科美育核心课程群。二是面向全校各学科,结合各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重点打造“地球科学概论”“水文学概论”“生物化学”“结构力学”等20门学科美育课程,凝练学科美育案例集。三是打破学科壁垒,开设“创作语言综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跨学科美育创新课程。四是依托已有国家及自治区级“一流课程”,融入美育元素,探索打造数字学科美育课程。以彰显生命之美、结构之美、对称之美、规律之美、变化之美、逻辑之美、多样之美、融合之美、生态之美等学科之美,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赋能专业人才培养。

    实践浸润,构建“具身沉浸”的美育实践体系,实现美育实践与学生成长相融相促的“创新发展”

    学校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依托,以弘扬“生生之仁”“身心合一”“内圣外王”“尽善尽美”“天人合一”等中华美育精神为内核,以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非遗之美等为内容,打造集“讲、展、演、创、赛”于一体的美育实践体系。一是搭建美育实践平台,依托图书馆、艺术馆、地质博物馆、国学馆、校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深度融入美育元素,发挥美育功能,举办美育系列讲座200余场。二是打造美育项目活动平台,面向全校开展美育精品项目立项工作,年均立项20项,开展美育教学成果展演20余次。三是打造美育文艺创作平台,依托美育研究中心、学院美育工作坊、艺术教育中心等开展调研采风活动,深耕文艺创作,加强中华美育精神的艺术表达,打造美育实践活动品牌10余个,年均投入经费达100余万元。打造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群舞《当歌谣再次响起》、歌曲《漓江女儿美》、校园剧《穿越南极》等原创艺术作品,精心组织“出彩桂工·年度致敬”颁奖晚会、“精神的丰碑”原创沉浸式主题情景党课、“歌声飘过一百年”青春歌会等大型原创校园美育精品活动,获得全校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评价反馈,构建基于“1+N”模式的美育评价体系,给予学生审美体验与创新活力相融相促的“潜能关注”

    学校探索构建以美育课程学习成果评价为基础,以“常态化”美育实践活动、“生活化”美育课程作业、“成果化”美育课程汇报展演、“多元化”学科美育实践活动等为重点,以生生自评、组间互评、多师共评为保障的学习过程评价与创作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美育评价体系,通过多元主体评价,将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高度融合,尊重个性化评价,不但关注学生“第一课堂”美育学习成果,更注重学生基于“第一课堂”学习在生活、文艺实践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和创新活力,引领学生在情境性、主题性、任务化、项目式等不同领域的美育课程及实践中实现深度参与和意义建构,引领学生在不同美育场域中体验成长,以美育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为自己、点亮自己。

    (万千 周国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