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教育强国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在教育中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教育注入更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力量,使教育更具特色和吸引力;涵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国家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开展理论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与责任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学部持续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力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创新,整理推广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经验,为学校教育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理论指导。

    学部不定期举办“青杠树下”耕读会,邀请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教授、学者担任主讲人、与谈人,就“学校为何要坚持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样性”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先后举办“家长教育智慧与民族精神传承——来自《曾国藩家训》的启示”等“元晖论坛——教育史研究系列”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举行“核心素养时代下的知识、课程与课堂”国际课程改革研讨会,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英国、美国及国内课程和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官员、中小学一线教师出席会议,深入研讨核心素养时代课程的重要议题,有力助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发展;成功举办“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学科发展”论坛,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教育学者围绕中国传统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等主题发言并讨论,明确了中国特色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向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动的教育实践敞开。今年3月,学部联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了第三届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高峰论坛,论坛主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教育理论创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30余名研究人员和来自东莞市、深圳市等全国各地的600余名教育一线工作者参加了论坛,2万余人次通过在线方式参与了本次论坛。三年来,学部已成功举办三届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高峰论坛,汇集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教学和研究力量,从数字化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大教育学等视角,通过理论与实践并行、大学与小学深度融合等方式,进行了高质量的学术讨论与探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创新内容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学部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着力加强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使其与现代生活和国际化接轨。

    学部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发展与思想动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及法治教育,认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举办学生未来发展规划分享会,讲解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等相关信息,积极从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助力其成长成才。定期举办文娱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学部开设在线课程“讲中国教育故事 悟中华教育智慧”,通过娓娓道来的中国教育故事,使学生领略中国教育文明对世界教育文明的卓越贡献,感悟中华民族丰赡深邃的教育智慧,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教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开设在线课程“中国教育史”,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源流,树立学生唯物辩证的教育发展观,增进学生对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了解与认同,坚定教育理想、厚植教育情怀,从而深刻洞察教育现象、科学决策并推动教育实践健康发展。

    学部组织师生赴四平市开展“重走抗联路,共铸民族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中一个个撼人心魄的红色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接受精神洗礼,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推进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改革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发展情况,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学部扎实开展教育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顺利召开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研制工作推进会,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的研制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和交流的平台。推进会旨在落实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评价工具,研究建立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咨询系统,为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学部“面向教育评价改革的过程性数据的统计建模与方法研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打造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学部多措并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既抓实学部教师的提升,也助力外部教师的培训。

    学部承担延边州民族学校国家统编教材学科教师培训工作,启动2022年延边州民族学校国家统编教材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省内跟岗培训项目,通过观摩教学、集体备课、专题学习等方式,提升“种子”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与教研示范能力,对推进延边州民族学校国家统编教材教学任务落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承办吉林省“国培计划(2023年)”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帮助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拓展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助力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承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片区推进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小学和初中数学班、初中地理班,通过理论指导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教师更科学地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和跨学科之间的关系,体悟统编教材的使用要点及教学方式方法,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承办“智慧创新未来教育”万名中小学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培训项目,本着“尊重、唤醒、引领、助力”的培训理念,倡导以学员为主体的参与式培训,使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沉浸式体验中了解教育数字化的前沿知识,将理论所学应用到实际办学中,切实解决自身在学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学部还组织专家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送培活动,全面落实“学员中心、产出导向、精准施培、持续助力”的培训理念,建立持续助力临夏教育发展长效机制。

    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学生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涵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文化气质和修养,提高教育效果。

    学部倾心打造原创大师剧《陈元晖》,在本部校区音乐厅精彩上演,学部学子深情演绎心理学家陈元晖深沉的教育情怀,学部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该剧作为人才培养的永久性载体,通过演绎大师的学术人生,传承治学精神,助力学科建设后备人才培养,着力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联合组织“不忘初心,重温经典”配音展播活动,在重温红色文化经典的同时,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红色记忆,焕发青春活力,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国际合作

    为了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学部着力推动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项目。通过国际交流让学生们拓宽视野、增进跨文化理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学部组织留学生探访解放大路小学,让他们对中国基础教育有更直观的认识,近距离亲身体验制作香囊、写毛笔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深切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外文化的互相认同和交流分享。

    学部进一步落实“多主体协同、多场域协同、多平台协同”的三维协同育人机制,开阔教育学博士生的国际视野,与日本筑波大学合作启动实施“教育博士海外研习营”项目,让博士生在跨语言交流和跨文化实践中拓展学习的疆域和学术的边界。先后举行了“国际学生日”“三国电影观影交流”等大学生国际交流教育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中、美、俄三国大学生国际交流。

    争取各方助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