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财经特色 厚植媒介技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本,发挥财经类学科优势,赋能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培养,同时根据传媒行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学位硕士强化应用型技能的培养要求,加强专业实践,厚植媒介技能。经过5年多的建设,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肯定。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社会调查+思政教育”育人模式

    转变思政育人理念。学院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紧跟学校制定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将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融入研究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

    扩展思政育人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设置思政课程,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设为研究生必修课,将经典理论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交流研讨,获批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项目2项,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团队1个,共组织180余人次参加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

    创新思政育人模式。落实学校“社会调查+思政教育”育人新模式,以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调查研究赋能、服务基层导向的特色培养研究生。通过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党和国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持续推进田野调查,让研究生沉浸式接受国情、社情、民情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国之大者”融入具体调查研究细节,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并转化为助力地方和行业企业决策的资政建言,在躬身入局中实现职业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差异化发展与特色化培养

    结合地域、学校特色,精准化定位,设置凸显财经管理类特色的专门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努力切合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新闻传播行业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

    细化专业设置。设置财经新闻研究方向,并开设“财经新闻深度报道”“财经新闻数据可视化”“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运营”等课程,以培养善策划、精采编、通制作、懂经营、会管理的财经新闻及财经新媒体运营的实战人才;设置文化影视传播研究方向,引导学生进行电影、电视及视频制作的创作实践,培养胜任影视创作、文化传播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强调学院合作。与经济学院、商学院、统计学院等合作开设了“西方经济学”“公司财务概论”“金融学”“社会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等具有财经特色的课程;与陕西网等媒体共建财经频道,与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城市经济导报社等共建媒体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为师生提供专业的财经类媒体行业实践平台,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与财经类媒体前沿行业发展的有机联动。

    注重科研赋能。依托西安财经大学数字影像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陕西电影产业数据统计与应用研究基地,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赋能。

    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切实提高媒介技能应用能力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采取校内导师和业界导师联合指导与培养的“双导师”模式,聘请新闻、宣传实务单位的专业人员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强化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前沿性,提高运用新闻传播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中长期学习规划、课程选择、新闻传播领域的前沿学习、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制作等,并将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纳入研究项目。校外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的选题、制作等,让媒体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需求分析与预测、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就业指导等作用,使专业硕士的培养真正体现行业需求。

    优化专业实践类课程。在专业实践之前,开设“高级新闻采写实务”“新媒体写作”“媒介技能与应用”“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等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在跟踪新闻传播业实际问题的同时,着重提升媒介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邀请高校与业界著名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导师国内外访学、优秀教学案例观摩、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论坛等方式,不断提升导师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培养理念,加强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探索顺应产业发展的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日报社、陕西网、西安报业传媒集团、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联合培养,为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课题调研和论文调研提供支持。近5年,联合培养单位为研究生提供了包括课程实训、假期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类别的实训岗位总计150余人次,涉及新媒体内容制作、电视采访、电视摄像、短视频制作、新媒体运营、广告制作与运营、电影拍摄与制作、出版策划等传媒行业的主要业务岗位。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产教协同育人效果

    把产教融合作为推进学位点教育链、产业需求链、人才供给链与价值实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将校企合作、校政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区域社会发展现实问题扎实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

    强化科研能力。近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教材3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各类奖励60余项。与陕西省共建陕西电影产业数据统计与应用研究中心,全面开展陕西电影数据统计研究,提供影视产业前沿数据;依托“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开展丝路文化传播和新闻实践研究,在丝路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建构、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形成系列成果;《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品牌影响力评估与建构》等研究成果呈报陕西省相关部门参考使用。

    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研究生在各项赛事中获奖110余人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陕西省大学生短视频创作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呈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学习风貌。

    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学校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鼓励研究生提早为升学、就业做准备,并积极协调校内外资源,访企拓岗,促进研究生就业工作取得好的成效。就业数据显示,近20%进入高校从事教学与行政教辅工作,近20%考入国家党政机构工作,近30%进入央企、国企等单位从事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专业对口率接近80%。

    (王彦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