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生命共享美好生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祺与郤玲亚校长合影

    自强不息,每个生命都能发光发亮

    在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一家咖啡店,有一位名叫Jack的咖啡师,他总是面带淳朴的笑容,一丝不苟地做着外场的清洁、整理工作,他也会安静地在吧台做咖啡,拉花是他最喜欢的步骤,尽管有时候“爱心”拉得不那么标准,但丝毫不影响拿铁的香醇。他叫吴祺,是一位心智障碍青年,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阳光伙伴”,2024年4月,他通过一年多的培训正式入职咖啡店,圆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咖啡师之梦。

    看到吴祺的成长,他的母校杭州市湖墅学校的教师们由衷地感到高兴。据教师们回忆,吴祺在校时全面发展,曾代表浙江队在2017年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上勇夺三金,他还是湖墅学校迄今为止仅有的两名在校期间成为共青团员的学生之一。2019年毕业后,吴祺先后在不同的企业历练,也在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塑梦坊”烘焙店工作过,凭借踏实的劳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实现了稳定就业。如今,吴祺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他的“人生地铁”也从“拿低保的3号线”换乘到了“自食其力的5号线”。

    另一位校友徐越也同吴祺一样,在不完美的人生赛道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徐越出生时由于医疗事故严重缺氧不幸成了脑瘫儿,从不会吃饭到能独立吃饭,从不能握笔到会写清晰的汉字,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辛。他个子不高却自称“越哥”,他运动困难却头脑灵活、多才多艺。在湖墅学校期间,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青少年残疾人体育比赛中创造佳绩,更以出色的文笔获得全国特殊儿童写作比赛一等奖。

    毕业后的徐越在家乡金华经营着一间百余平方米的棋牌室,闲时也养些土鸡土鸭,种点番薯、玉米、蔬果,还在线上卖点农家土特产,昔日的教师、学生都热心地帮助他扩大客源。靠着勤劳与诚信,他实现了自给自足,他自信未来的人生会像他的名字一样越来越好、超越自我。

    “来湖墅学校前,我感觉自己就是天上的乌云,而湖墅学校的老师们不仅让我变成会发光的星星,还让我感觉到我是熊熊燃烧的太阳。现在的我不仅自己会发光发亮,还能把我的光传递给别人。”徐越的话,道出了无数湖墅孩子的心声,在家人、学校和全社会的关爱下,他们与命运和解,带着积极的笑容走进社会,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哪怕只是一束微小的光,也要持续发亮。

    潜心拓荒,探索培智孩子走向社会之路

    特殊人群能够进入社会正常就业或得到妥善安置,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是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拱墅区下属的十五年一贯制培智教育学校、拱墅区特殊教育的窗口学校,杭州市湖墅学校立足专业发展,肩挑社会责任,十多年如一日潜心探索培智职业教育之道。

    湖墅学校招收的学生主要为中重度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以及存在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孩子的未来是家长的一块心病。吴祺的家长还记得吴祺上小学之前带他去学校面试的情景,当年面试的教师正是湖墅学校校长郤玲亚,她耐心地问了吴祺两个问题后对吴祺的父亲说:“能力还算可以,不要放弃,说不定以后还能上班呢。”因为这一句“不要放弃”让吴祺的父母看到了希望,而为了让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变为现实,学校全体教师迎难而上,成为培智职业教育的拓荒者。

    “那时湖墅学校还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当时有非常多的九年级毕业生和家长表达了想继续在学校学习的愿望,为了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也为了学校的专业化发展,学校从2008年在浙江省内率先开设了职高班,迈出了培智职业教育的一步。”郤玲亚回忆道。

    长路漫漫,唯有爱与信念支撑着一群纯粹的特教人。从2008年至今的16年间,湖墅学校以“美好生活导向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为引领,走过了培智职业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2008—2012年的起步阶段,创设职业训练班,开设公共区域保洁专业,初步形成培智职业教育的雏形;2012—2016年的初级阶段,构建三年职高学制,逐步形成“1+6微·笑专业课程”,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职业教育的需要;2016年至今的发展阶段,构建生活质量导向的三学段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区域特色的培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基于个别化教育的职业教育,打通培智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每一名毕业生实现美好的成年生活。

    立足需求,构建高质量培智职业教育体系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为残障儿童少年提供‘美好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人人都能获得美好生活。这个‘美好生活’不是‘我们认为的、要给的美好生活’,而是‘心智障碍者视角的、想要的美好生活’。”学校教师总是从特需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基于这样的愿景,湖墅学校在广泛借鉴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在职高段开展以美好生活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构建“美好生活”导向“244”培养目标和安置模式,设立“好照顾、好家人、好帮手、好公民”的四级培养目标和“居家安养、机构照护、庇护就业或工作、独立就业或工作”的四级安置模式,实现区域残障儿童少年从入学安置的“零拒绝”到共富路上的“零掉队”。

    学校探索校本化特色的门市职业群,在对拱墅区智障人士就业相关的政策生态、经济生态、学校生态和学生特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设立“微·笑1+6”培智职业教育“美好生活”职业群,并自主编写专业教材。2016年,学校正式建成了校内微·笑烘焙、微·笑超市、微·笑绿厨房、微·笑手工坊、微·笑洗车坊、微·笑奶茶店6个实训场地,实现“教学实践—服务校内大众—成果产出”的校内门市职业群教育内循环。

    同时,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完成了培智职业教育“五四三二”一体化课程设置,确立培智职业教育“五年四段三核心”框架,“五年”即将职业教育的年限从三年延长至五年,将九年级和毕业后一年加入到职业教育年限中;“四段”即将五年的职业教育分为“职业觉知、职业探索、职业实训、就业辅导”四个阶段;“三核心”则是重点培养“工作人格、职业能力、独立生活技能”三大职业素养,让每名学生“能就业就要敬业,不能就业就要敬重生活”。此外,还积极拓展职业教育校内校外两大模块实训基地,联合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助力学生实现职业梦。

    “湖墅学校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学生离校后,学校每年坚持回访和调研,确保每名学生都得到妥善安置,帮助失业的孩子实现再就业。”郤玲亚说,“无论走到哪里,湖墅永远都是孩子们的家。”

    擦亮名片,打通心障青年就创业“最后一公里”

    对于特殊人群来说,走向社会之路总是漫长而曲折,就像吴祺的父亲曾说:“我们的孩子去工作,需要家、校、企业相互配合,配合得好了,小孩的路就像爬楼梯,每一步都往上走。配合得不好,就变成了滑滑梯,一下子跌到底。”

    湖墅学校深知孩子们的不易,近年来,学校紧跟拱墅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加快培智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在区域多部门和社会有担当企业的关怀与支持下,打通职业教育“最后一公里”,帮助每一名毕业生及学区内随班就读毕业生走向美好生活。

    近年来,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多点开花:2021年5月,湖墅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塑梦坊”正式启动,不仅成为湖墅职高生职业体验、职前适应及就业基地,也是拱墅区心智障碍青年职业训练、就业安置的形象窗口;2022年3月,爱吧星青年就业援助暨湖墅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式启动;2023年3月,尘雾之微—拱墅区大运河幸福家园“1+N”模块开业;学校还联合益仁公益组织、滴水公益组织等社会爱心组织,让程度相对较重的学生能够进入明星工坊、残疾人之家等场所接受安置、进行学习。

    2024年4月,“塑梦坊1+N”模式迎来新的里程碑,浙江首家心智障碍融合就业门店——杭州健康大厦店开门营业。此前一年,为了协助心智障碍者能够进入一般职场,杭州市拱墅区残联、杭州市拱墅区益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湖墅学校共同发起了《勇往职前·点亮星途——心智障碍者职前准备》计划。首批参与此计划的心智障碍学生共9人,经过一年的培训和筛选,吴祺获得全职伙伴合同,另一位孤独症青年小关获得兼职合同。

    如今,“塑梦坊1+N”已成功升级为“墅梦坊1+N”运作模式,看似一字之差,却标志着“墅梦坊”不仅是实训基地,而变身为注册品牌,成为拱墅区心智障碍者就创业的一张金名片。未来,“墅梦坊1+N”将多点布局,开拓多种业务类型,积极推动残障群体平等参与就业和社区生活。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我们要充分发展孩子的优势能力,帮助他们凭借优势能力获得美好的生活。”学校对孩子们的未来很有信心。

    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文件明确对培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杭州市湖墅学校以前瞻性的眼光、坚持不懈的探索构建了高质量培智职业教育体系,为区域心智障碍群体走向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2023年,湖墅学校毕业学生62人,通过四级安置模式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庇护性就业30人,独立就业2人,就业率达52%。多名患有肌无力、情绪障碍、多动症、孤独症的毕业生,持续、稳定在人人集团庇护性就业10年以上,越来越多的心智障碍者实现了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