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免费托育值得积极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于2022年全面启动社区托育服务各项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约有60%的街镇设置了240家社区托育“宝宝屋”,提供约2.5万个托育名额。上海市适龄幼儿家庭每年可接受12次“宝宝屋”的免费服务。为1—3岁的幼儿家庭提供家门口的计时托、临时托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众所周知,托育服务事关千家万户,是三孩政策配套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着三孩政策的落地效果。0至3岁的婴幼儿被视为社会中“最柔软的群体”。这个群体的照护质量和照护成本,既关系到人口高质量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生育意愿。当下,许多幼儿园没有适合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服务,而市场上招收3岁以下的托育机构费用也都比较高昂,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社区服务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基础性服务供给,发挥着为民、便民、安民的功能。可见,缓解家长的托育焦虑,发展社区托育服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社区托育服务发展的具体政策。比如,上海市鼓励利用各类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化、嵌入式的“宝宝屋”等托育场所。北京市提出打造“一刻钟”托育服务圈,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多举措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云南省积极探索“托育机构+社区托育园”集中管理运营模式和“专业队伍+社区设施资源”托育服务模式。各地还在人力、资金、补贴支持、场所用地等多方面开展了不同尝试,成绩可圈可点。

    发展社区托育服务有政策上的引导和鼓励。2021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服务,其中就包括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住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等。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也明确指出,优先发展社区就业、养老、托育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不过,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要求计算,到2025年,全国托位数要达到约600万个,而目前缺口仍然较大。要有效填补这一缺口,满足社会对托育服务量和质的更高要求,必须凝聚全社会的共同力量。

    幼有所托,是重要的民生。减轻家庭育儿压力,让托育服务更“近”一步,发展社区托育值得积极探索。地方政府部门要注重盘活存量资源,可将符合托育服务要求的社区闲置空间改建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场所,增设托育服务功能。同时,鼓励社区运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作办托等多种运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源,提供托幼一体化、社区托育点等服务模式和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服务形式,促进社区托育服务多点开花。

    政府部门也要充分考虑普通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明确社区婴幼儿托育场所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多一点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配套支持。通过减免市场主体房租、水电费用,减轻社区婴幼儿托育场所运营成本,并加大对优质托育机构的奖励力度,促进托育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完善社区婴幼儿托育场所专业人才培育、准入标准等支持体系。比如,加快专业化托育人才培育,打通幼儿园和托育机构准入标准与评价机制,注重人员培养培训、行业管理服务,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有优质的托育服务,才能更好地解除民众的后顾之忧,以便他们安心工作、干事创业。

    (作者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教育工作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