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设在牛舍 把人才留在行业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快速提高国内良种奶牛的覆盖率……”近日,在宁夏灵武市奶牛科技小院的牛舍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鹏飞正在为学生上课,他们的身旁是由学校奶牛种业创新团队通过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技术和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诞生的优良牛群。
为破解奶牛种业振兴的“卡脖子”难题,从2021年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灵武市政府、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校—政—企”三方合作,在当地共同建立“两院三基地”,即奶牛种业研究院、现代奶牛产业学院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奶牛健康养殖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和奶牛良种繁育基地,联合开展奶牛育种技术攻关。基地于2022年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
建设至今,这里聚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现代生物技术育种、高效繁殖、疫病防控、营养与饲料科学等领域的25名专家,40余名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常驻基地,并聘请灵武市14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合作导师,真正践行“把学校建在基地、把实验室建在牛场、把课堂设在牛舍、把成果落地养殖园区、把人才留在行业”。
一项项重大科研成果从这里产出:2022年10月,首批体外胚胎生产移植良种奶牛陆续出生,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11月,首个性控胚胎“试管奶牛”出生,打破国外奶牛种质繁育技术壁垒,为实现国内奶牛良种自主繁育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初,体细胞克隆“超级奶牛”出生……
林鹏飞介绍,学院围绕国家战略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产业需求,通过“校—政—企”协同育人,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模式,让学生扎根牧场,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动物医学院兽医专业博士生谢成运已在灵武驻扎两年多时间,每天与牧场工人一起下牛舍,从生产上的“愣头青”迅速成长为技术娴熟的“多面手”,如今他正跟随导师靳亚平教授进行奶牛活体采卵和胚胎移植的科研工作。
“两年多的驻点生活让我深刻理解了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讨苦吃’的意义。看到当地的奶牛育种工作在我们帮助下取得的成绩,我发自内心地高兴,这也激励我学好专业、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谢成运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