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遇见《红楼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五年级下册首次安排了小说单元,改编自《红楼梦》的文本《红楼春趣》被编入其中。于是,小学生终于可以在童年时期的语文学习中,正式遇见《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

    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最高。从文学形式来说,文言文、白话文、诗词歌赋、骈文、楚辞等都有呈现,叙事过程中,更有家庭伦理、园林文化、饮食文化点缀其间,堪称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百科全书。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内容的宏大,情节的复杂,语言的遥远,甚至牵涉宝黛爱情的纠葛缠绵而产生的“少儿不宜”,《红楼梦》在小学生的阅读世界里受众面一直很小。今天,《红楼梦》以课文的形式走进小学生的教材,以整本书阅读的形式走进小学生的阅读生活,无疑是一件幸事。那么,小学生阅读《红楼梦》的价值是什么呢?

    构筑名著阅读的崇高感。作为文学的高峰,每一本名著都值得我们去“仰望”。《红楼梦》作为高峰中的“珠峰”,会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感。哲学家康德认为:美有两种,即优美感和崇高感;优美使人迷恋,崇高使人感动。《红楼梦》叙写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不是优美,而是一种崇高。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不能只在语言的优美感中“小资”,更要在内容的厚重、故事的深刻、主旨的力量、背景的庞大中感受名著阅读崇高感的心灵撞击。

    初品“红楼”语言的言中味。《红楼梦》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不论是散落其间的诗词歌赋,还是书中大小人物、各色人等的形象刻画,小到人物名字的谐音寓意,都值得阅读者去细读。小学生初读“红楼”,可以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但即使这样,也会初品到《红楼梦》这一经典散发于语言中、故事中的独特味道。但是,需要把握好“度”、掌握好“术”,切不可因为当下阅读设定的“高目标”,让他们丧失有朝一日再次捧读《红楼梦》的期待与可能。

    种下一辈子读“红楼”的种子。带领五年级学生阅读《红楼梦》,需要我们对原著的内容和精神反复咀嚼、领会之后,重新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抛去原著中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深入浅出,用儿童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原著中美好的人、美好的景、美好的故事以及国学精粹。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还可以从绘画版、青少版入手,适度降低难度,让“初读”没有障碍,才能让“再读”成为可能。

    打开向四面八方读“红楼”的窗子。一部经典的意义在于,初读时似曾相识,再读时依然会有新的发现。作为值得一辈子阅读的“大书”,《红楼梦》拥有无限的阅读价值。小学生初读“红楼”,不能以“红学家”的标准去研读,也不能只停留于书中青年男女的生活情节去“追剧”,而是要帮助他们从四面八方打开一扇扇走进“红楼”的窗子——游戏的窗子、美食的窗子、园林的窗子、花卉的窗子、诗词的窗子,让他们看见《红楼梦》的美与好。

    因此,在结合教材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任务群”的形式,开展推荐阅读、推进阅读和分享阅读的活动。例如,绘制人物关系谱、品读人物出场图、金陵十二钗谁最美、“红楼”游戏、“红楼”菜谱、“红楼”诗词、“红楼”中的园林、“红楼”中的花卉等,菜单式的阅读任务,把大块头的《红楼梦》具体化,让小学生不再望“楼”兴叹,初读“红楼”不仅可以选择,而且各得其所。

    一篇文章的阅读,可能会获得考卷上的高分;装满一本又一本经典书籍的童年,获得的一定是精神上的高贵。不同年龄去阅读《红楼梦》,会因为阅历、心境的变化,而生发重读的惊喜。童年遇见《红楼梦》,这仅仅是开始,需要“后会有期”。

    (作者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党总支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