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环境,拓展自主游戏空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幼儿在用手电筒、积木等材料玩光影游戏。周立波 供图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游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环境作为课程实施最关键的物理因素,成了自主游戏生发的基础与保障。以往,幼儿园普遍在活动室中方方正正摆放桌椅,简单地将班级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且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和名称,如美工区、益智区等。其实,幼儿在单元时间内并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为突破固化的游戏环境,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中心幼儿园提出“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试图呈现真正开放、融合、完整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活动空间内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同伴、游戏材料,随时调整、深入游戏主题,确保自主游戏质量。

    打破游戏区域常规划分

    促自主融合

    通常,游戏区划分是规则而有序的,一般会呈现5个及以上游戏区,如表演区、益智区等。游戏区一般会用桌子、柜体等进行隔断,空间相对局限与独立,以半围合式为主,区与区间的联动、沟通、交流普遍比较缺失。为打破这一现象,我们根据幼儿年龄和认知发展特点,依托“三底色”为环境架构主线。小班以“家庭”为底色,将家庭元素(客厅、厨房、餐厅、玩具屋等)充分融入其中。去掉明确的游戏区名称和规则,打通空间,甚至将爬爬梯、小秋千、小帐篷等穿插于环境中,一体式打造游戏区格局,并恰到好处地融合五大领域目标。同时,运用色块提示,让幼儿感知社会性游戏、思维性游戏、艺术性游戏等的区分,便于幼儿选择,且鼓励他们积极、主动、自主地进行游戏的互通,真正让幼儿在家庭般的氛围中感受游戏的美好,喜欢能干的自己。

    中班以“社区”为底色,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游戏环境中感知群体,从家庭走向社区。我们在打通空间的同时,融入社区元素,如路牌、社区的服务机构、社区的绿化等。这种社区化的情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可以推动幼儿交往、思维、语言等能力的发展。

    大班以“大自然”为底色,各班营造出不同的大自然景象,如森林系、竹林系、海域系、山石系等,其目的在于让幼儿感知自然万物的变化,感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我们在运用自然材料创设“无边界”环境的过程中,促使大班幼儿对大自然有深入的感知、理解。同时,我们从大班幼儿经验出发,在“无边界”游戏环境中不断生发游戏,促使他们主动建构五大领域知识经验。

    “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下的游戏区革新,拓展了幼儿自主游戏时间、空间,充分尊重幼儿在游戏中“做自己”,他们可以大胆而自信地在游戏场域内体验与感知。

    打破游戏材料平行使用

    促自主转换

    传统区域游戏材料一般以采购的高结构材料和教师制作的低结构材料结合为主,游戏材料的改造和创新可能性不高,且游戏方法和规则较固定。为打破现状,我们根据“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升级游戏材料呈现方式,以大量的自然物为主,充实幼儿的“诱导台”。自然物可根据季节变化而投放,如春天的艾草、樱花、小蝌蚪,夏天的荷花、向日葵、驱蚊草,秋天的松果、落叶、水稻,冬天的稻草、梅花等。自然物的投放不仅实现了“诱导台”的诱导功能,还提高了幼儿对自然材料的认知和创造能力。如他们可以运用木棒、石头、木片、松果等进行数独游戏的九宫格布局,运用贝壳、花朵等做人物拼图,运用泥土、沙子、碎石等进行泥塑。

    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班幼儿会利用大自然的泥土、小草、石头,用简单的方式制作立体小花园;中班幼儿把装鸡蛋的蛋托通过裁剪并绘画的方式制成小蘑菇,再通过和小树枝粘贴组合,形成了蘑菇林;大班幼儿把捡来的小树枝用胶枪制作成各种小桥、房子。自然物的投放改变了幼儿按既定规则开展游戏的现状,他们可以在自主选择、自行转换、自由创作中感知自然、提升能力、建构经验。

    自然材料的大量投入,是“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最重要的体现,因为自然材料的可变性、探索性、创造性、开放性,可以充分满足幼儿游戏中的奇思妙想,拓展自主游戏的广度和深度。

    打破游戏主题平面推进

    促自主深入

    游戏主题能否深入,考量的是教师投放的主题材料是否能激发幼儿深入思考。之前以主题的方式进行游戏材料投放,存在材料功能限制、深度不够等问题。“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下的游戏材料投放,应从幼儿经验入手,突破游戏主题的平面限制,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发、自主地探索。

    如中班主题“拜访春天”中,常规的科探区会投放小蝌蚪、放大镜、记录表等材料,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在持续观察和记录中发现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但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小蝌蚪死亡、同类间相互残食等情况,会自然地生发出新问题。在“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下,教师不仅要预设幼儿的经验,还要在游戏中做好对幼儿生发出的新问题的支持。我们不仅投放常规的蝌蚪、放大镜和记录表,还增加了介绍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书籍,提供多种材料,支持幼儿用对比实验的方式探索小蝌蚪同伴残食的原因,从而创造出适宜的环境,让小蝌蚪健康成长。而在探索小蝌蚪生长秘密的过程中,随着中班幼儿经验不断深入,他们对大自然不同生命的存在形式也会产生很大兴趣。因此,我们又投放了书籍《大自然的秘密》,帮助幼儿拓展知识与经验。

    “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下的游戏环境,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也突破了主题限制。我们从幼儿经验和年龄特点出发,投放适宜、适性的材料,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推动主题游戏不断深入,促进幼儿经验不断增长。

    打破游戏开展浅表水平

    促自主生长

    在常规的认知中,环境创设是游戏区的情境创设,或者是幼儿作品的呈现。在“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下,我们希望深入探讨环境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功能与意义,让每一处环境都发挥独特作用,促进不同水平幼儿全面发展。但在现实中,环境往往存在功能不全、陈列性环境过多、操作性环境不够等问题。因此,我们明确了环境创设与幼儿游戏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用坚持儿童立场、经验导向、持续评价等方式系统推进环境管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儿童立场下的“无边界”环境创设,把理解幼儿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前提。比如,大班幼儿在玩“快递”游戏,我们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和成人一起取快递的经验,并且有关于快递袋信息的粗浅知识。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教师的助力下,幼儿从认识不同快递公司的快递袋,到认识不同产品的包装薄膜。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已从简单的收取快递,到学会快递的打包和邮寄送货,了解且掌握了快递发送过程中的程序及注意事项。整个过程涉及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包装快递的实践操作能力、派送过程的线路识别能力等。原本简单的派送快递游戏逐渐演变成了有内容、有层次、有深度的自主游戏,这其实就是“无边界”环境创设与管理理念下的游戏精神所在,它不再局限于某种格式化的游戏,而是生发了幼儿游戏的各种可能。

    “无边界”理念下的环境创设与管理,促使游戏环境更加立体化、多元化。我们依托环境的互通、互融、互补特点,不断推进幼儿自主思考,拓展幼儿游戏经验,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最终形成幼儿自主生长的动力。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