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大学生对边界感的渴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曹东勃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新闻回放

    最近,“多地高校禁止学生挂床帘”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争议——背后涉及消防安全、高校管理、学生权益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禁止学生悬挂床帘的规定引发了一些学生的不满。他们认为,床帘的存在是合理的,不仅能保护个人隐私,还有助于避免一些因个人生活习惯不同而带来的摩擦。

    主持人语

    高校挂床帘现象集中反映了青年大学生在集体生活背景下对个人隐私、独立思考、情绪调节及社交策略等方面的重视和应对,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探索自我与适应社会的一种具体表现。如本期三名青年作者所言,床帘背后承载的是大学生对个人生活和发展的现实需求,高校切不可对此进行“简单治理”,而是应当以此为契机,倾听、了解和充分尊重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探索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优化策略。

    青年说

    在高校宿舍这一特殊的集体生活空间中,床帘不仅是一块遮光布,它更是一种边界感的象征,是学生在共同空间中寻求个人隐私和心理舒适的方式。床帘的悬挂,是学生对个人空间的界定,也是对内心自我界定的外在表达。

    现在的大学生好像常常把“你太没有边界感了”挂在嘴边,这样的吐槽在寝室生活中更为常见。常常可以听到身边的同学抱怨:“室友总是凑上前来看我在干什么”“室友随随便便就用我的东西,却连一句谢谢都不说”“已经晚上一两点了,室友还在大声地开麦打游戏”……这样一个个丧失边界感的瞬间不断叠加,让边界感在现在的生活中变得更加可贵。读懂了这种对边界感的渴求,就能理解年轻人为何那么依赖那面床帘。

    边界感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定,它不像身体上的边界有一个特定的轮廓,而是保证人们心理上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也讲到生理需要之上就是安全需要,大学生需要边界感来维护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这样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实现有时候其实是极为简单的,只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交流。

    从前些日子“火车下铺可不可以挂床帘”一事就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意识越来越强。高校管理者们应该看到大学生的正当诉求。他们渴望与他人有一个清晰的边界,希望能够拉起床帘对室友说一句:“我要睡了。”

    年轻人的“隐私权界限水位”相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当下大学宿舍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能力也要与时俱进去适应这种变化。当大学生创造条件给自己一个互不干扰的小空间时,这个空间应得到尊重和呵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