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个一” 上好概论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赤峰学院举办“两月一周”活动启动仪式,邀请中南民族大学哈正利教授作讲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一部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探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开拓性教材,对于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赤峰学院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多措并举、创新推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这一里程碑式的教材作为落实好主线要求、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支撑。通过生动实践,凝练聚焦“六个一”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针对性、吸引力和育人实效,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课程建设全过程融通、全方位互嵌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学好用好这本讲述“何以中华”的“金教材”。

    围绕好一条主线明确方向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主线,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作为重点列入全校年度工作计划要点,列入统一战线工作任务清单,列入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和教育培训计划,作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学校党委专门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发放仪式,涵盖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统战委员、思政课教师以及“青马·石榴籽”班学员和师生代表。注重联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相关内容,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分阶段、有侧重地谋划部署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讲清楚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推动形成学校党委重视、各级党组织跟进、各族师生学习实践的落实体系,在全校上下掀起学深悟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热潮。

    开展好一次学习深化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全面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推广使用工作,综合运用集体领学、个人自学、交流研学、读书分享等方式,组织动员全校师生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认真开展一次学习,领会深邃内涵,打牢思想根基。组织全校师生第一时间观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教授讲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导读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陈丽明讲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辅导,邀请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写组成员哈正利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安排师生围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讲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专栏,有形有感有效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推广使用工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微信工作群推送概论教材相关文章,积极有效推广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切实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组织授课教师字斟句酌研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每周以教材章节为单元组织教师小组讨论,针对性地阐释和分享对教材学习和实践运用的经验。注重结合北疆地区实际做好案例开发和设计,不断完善丰富历史主题、时事主题、生活主题相关资料库,力求在有限的授课时长内把教材讲深、讲透、讲活。推动授课教师进一步吃透教材精神内核、主旨要义,为提高讲授水平与质量夯实基础。

    搭建好一批载体入脑入心

    建于赤峰学院的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分为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为主题的体验区和以“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大事记”为主题的展示区,为创新概论教材实践课程体系提供了必要保障和有力支撑。赤峰学院充分用好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平台载体,探索采用实地观摩、案例讲解、专题讲授、座谈研讨、情景模拟、现场体验、观看影像资料等多种授课方式,打造多维度、场景式、互动式、全方位、多感知的现场教学,让广大师生在体验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学好用好概论教材,形成独具赤峰学院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实践教学,全面带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一、二课堂融合、党建融合和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自身优势,深入整合资源,与赤峰市红山区、松山区、巴林右旗、喀喇沁旗、克什克腾旗五个旗县政府部门签订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宣传教育“接地气、有活力、聚民心”的实践路径。努力探索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编排意图,结合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和讲好“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有效选取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提高授课内容的政治性、深入性。以“小切口”实现“大纵深”,因地制宜发挥好“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红山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的作用,以“教”促“研”,以“研”助“教”,全面加强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助力赤峰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更高台阶迈进。

    创新好一种形式强化宣传

    依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组建各层次宣讲团,通过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方式进入各二级学院、各党政机关、包联社区开展宣讲,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宣传,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抓在手上,抓出新意、抓出成效。创新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移动的乌兰牧骑”创新实践教育活动,引导赤峰学院各族青少年从“课内”走向“课外”,将知识线、活动线、情景线有机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构建民族团结进步“青纽带”,在交流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宣扬出去。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主题展,多视角、多层面、多维度地集中宣传、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引导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用好赤峰市“青马·石榴籽”志愿服务和理论研究队伍,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纳入“青马·石榴籽”班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重要内容,做深做实做细每次实践讲解、礼仪培训和专项调研,推动理论和实际结合,让“石榴籽”们学得明白、想得清楚、讲得出来,自觉做教材的宣讲者、宣传者、推介者,串点成线、拓线成面、全面覆盖,形成具有赤峰学院特色的宣传教育体系。

    开设好一门课程育人育才

    坚决把讲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注重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一体化推进,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有机融合,切实抓好课程、教材、教师、技术方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赤峰学院本专科生第四学期必修课,多次召开教材专题研讨会和课程集体备课会,系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学习使用,注重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反复推敲案例使用、课程考核、学时分配等方面的安排,统筹运用开卷考试、小组讨论、日常评价等方式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目前课程已全面开展,2022级本专科生3080人实现全覆盖。同时,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着力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微课堂,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精品课、建设文献案例库等,建设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为主干的新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立足以赤峰地区本地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为核心的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围绕课程教学和研究,进一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中体现“三交”和“共同性”的内容,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的培育建设,在中华民族探源、民族交流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等方面不断加强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文化滋养,为北疆地区千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提供学理支持,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把握好一个节点加强阐释

    紧盯“两月一周”时间节点,抓住启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契机,丰富细化系列活动,利用好学校《万古红山》《战地红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会》等舞台剧、文艺演出或书画展,多形式提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的各类元素用于塑造校园文化场景建设,因地制宜在校园文化走廊、楼道、围墙、宣传栏中体现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相关内容,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知识元素广泛植入到“两月一周”的文创作品、校园建筑、主题团日等各个方面,融入校园文化节、中华传统体育嘉年华等品牌活动,通过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方式,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驻足可见、触手可及的浓厚氛围。精心策划“石榴籽·育人小课堂”等多元化途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系列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微宣讲、微解读,通过读书会、演讲比赛、分享会等多种方式,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声”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强化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

    (本文系课题“辽代文物所见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研究”[课题编号:HSWH202404]阶段性研究成果)

    (齐建萍 卢启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