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界的不老传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他坚信科学研究是不怕犯错的,自己会犯错,同行会犯错,权威专家也会犯错。论文第一作者的头衔不能说明什么,一切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且很多时候,犯错和“证伪”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要步骤。很多学者是站在自己的优势上创新,但周恒不是。一旦判断某个研究方向没有价值了,他就会重新学习,因此他转了很多研究方向。

    “他会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探索新的问题,面对复杂的新课题,他愿意一点一点去学,一点一点弄清楚,他也很乐意向年轻人请教科研中的问题。”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陈杰2017年加入周恒团队,在她眼中,周恒是一位愿意不断突破自身局限的师长。

    在法国留学时,陈杰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微纳器械中低速流动,跟高超声速飞行器毫不相关,入职天津大学后才开始了这个研究方向,“因为周恒院士告诉我,这个方向是国家的重大需求”。此后,在周恒的鼓励和建议下,陈杰深耕这一领域,相继在《空气动力学学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陈杰的这两篇高水平文章都没有写英文论文,都不是SCI。有人问陈杰“亏吗”,她回答“当然不”。她说:“我觉得这是研究思路上的不同。有很多导师会指导学生多发论文,追求热点发表文章。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入手。你做的理论研究要能解决问题,能在哪里起作用,文章就发在哪里。所以我没有写英文文章,就发在了中国自己的学术杂志上。”这样的价值观是周恒引导年轻人树立的,也得到周围人的一致认同。

    “遇到一个好导师会让你走上正确的科研之路。正确不仅是方向的正确,更是价值观的正确。”陈杰不是周恒的学生,但她一直把周恒看作自己的导师。她觉得周先生对她的影响不仅是学术选择上的,还有对待科研的态度上。

    “跟周先生聊天,你一定要跟得上潮流。马斯克的星舰、黄仁勋的芯片、氢电的局限……周先生涉猎广泛,而且不会人云亦云,对报道中的数据、技术路线,总要做客观测算与评估,然后非常理性地跟你讨论。”天津大学一位熟悉周先生的老师说。

    天津大学的很多学生发现,周恒讲的课、作的讲座,涉及主题几乎都与“创新”有关。对此,他的解释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创新是不行的。“中国经济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科技创新,使我们生产的东西更有国际竞争力。”

    在学生们眼里,周恒不仅是严谨治学的学者、教授,也是一位可爱、可亲的长者。2021年夏天,一条名为“天大先生”的短视频上了热搜。视频里,满头白发的周恒从办公室出来,骑着自行车回家。2023年11月,周恒收到学校老师迟到的生日祝福,他幽默地回复:“没关系,按你的日期,我还可以晚一天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师生们都觉得,“严谨的科学家也有着可爱的一面”。

    在力学这个古老学科领域里,周恒以不亚于“90后”的创新精神不断深耕和探索,使其焕发出年轻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在他看来,“从事基础研究的人不仅要能解决已有的问题,还要能预见技术发展新的可能性,这才配称为一个顶级的科学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