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让教师备课更精准更有效
“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在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我国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治理、教研创新等。从今天起,智慧教育专刊开设“一线应用”栏目,分为“国家平台篇”“校园篇”“课堂篇”3个子栏目,多维度、多角度为您展示教育数字化一线应用的实践及成效,敬请关注。——编者
■国家平台篇
前不久,我在听课中发现,几名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步明显,不仅教学重点把握准确,而且课堂氛围活跃。而这正是学校组织教师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研修取得的成效。教师通过平台研修,获得资源支持、方法参照,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设计,教学能力逐步实现了“从借鉴到融合”的跨度性提升。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是一所多校区办学的县域学校,实现校区间的教学优质均衡是学校教学面临的重点难题之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资源质量高,可借鉴性强,有助于增强教师备课实效。学校提出“三备”要求,即备内容、备方法和备技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兼顾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彼此适配。
备内容,促单元模块课程资源生成
国家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以大单元教学为引领,重点突出优质资源在教师端的汇聚与生成,引导教师能够更好地将资源应用到教研、备课、授课等各个环节中。
每学期初,学校将语文、数学、历史、体育学科作为先行学科,由相关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在国家平台“备课资源”板块中查找筛选以单元为模块所需要的教案、课件、导学案、学习任务单等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或是进行切片处理,或是截取知识的重难点片段制作成微课等,生成基于问题导航式的自学微资源。如语文学科以“主题阅读资源”和“晨诵微课资源”为主;数学学科以“微型课程”资源为主,分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两大类。
除此之外,针对由于学校教室环境或资源缺乏等难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学校借助国家平台资源备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场景。如基于国家平台“科学公开课”板块,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并从平台提取知识点开发题库,利用题库定期开展“最强大脑”竞赛活动。与此同时,结合学校办学格局和现状,学校整合平台中的美育、劳动与技术等优质课例,已开发包括科创课程、学科素养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综合技能课程、社团课程(科创、艺体)、人生规划等在内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六大类共计50余门课程,教师制作出各类微课程900余节。
备方法,“双轨”教研促多校区协同发展
国家平台汇智聚力,展示“看得见的思维”,是教师集体教研和个人教研教学的“样本”。我们重在基于国家平台改进教研与教学方式,促进“双轨”(线上线下)教研协同,驱动各校区教师从单纯的借鉴应用到与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促进各校区教学质量提升。
线上教研环节,教师借助平台中的名师授课视频,从研“一堂课”、悟“一类课”做起,采取“一观、二研、三备”式线上教研备课模式。首先个人观看名师课堂,完成初步备课设计;然后备课组开展线上研讨,交流学习心得吸取名师先进教学方法及优秀教学设计;最后个人结合班级学情和具体的教学需求、特定的场景,选择适宜的应用方式,灵活组合,创造性地使用平台资源,完成二次备课设计,以此实现课堂组织形式、结构、流程的再造。线下教研环节,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个下午两节大课的时间,结合自身依托国家平台完成的线上备课情况,就本周教学任务,围绕“知识点、重难点、能力培养点”开展教研,以实现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基本作业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与讲评,从而为整体提升各校区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目前,依托国家平台学校统筹智慧课堂、智慧作业以及线上答疑、网络教研等多场景的应用,不同校区积极拓展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实现各校区教学质量同步提升。
备技术,以素养和技能提升反哺教学场景
作为县域学校,东埠中学教师在数字资源获取、处理、运用等方面的素养与技能仍与城区学校教师存在差异。为此,学校明确了依托国家平台,在备课中形成“训、用、评”联动的教师素养提升模式。
一是诊改式研修与实践操作同步。通过建立平台应用诊断周和混合教学工作周报制度,找到诊改式研修的切入点;再通过“专家培训”“教师实操”“课堂交流”“妙招分享”等实践活动,分主题、分学科、分年级地多维度持续开展国家平台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前期培训旨在掌握操作流程,要求教师能够依托平台,找到要授课的资源,并使用默认播放器上课或使用H5播放器上课;后期通过“主题建构、观摩学习、磨课提升、会课反思、创生迁移、评价总结”等六步研修活动,实现培训与实践的同步。
二是加强应用场景的指导。指导教师在学习借鉴国家平台资源基础上,借用简单易操作的编辑软件,如Camtasia(录屏软件)、ChatPPT(PPT制作工具)等,制作视频、动画等微课资源,构建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个性化的教学场景。以美育教学为例,基于技术支撑,可以依据教学需求的具体描述,适时、适度地生成多种艺术风格的美育类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案,所生成的内容不仅具备新颖性与独特性,也可以涵盖画作、音乐、视频等多种模态。
三是“活化”技能支撑,让教师从原来重视认知层面的知识习得转变为重视情境应用的图式建构。如针对传统实验课堂缺乏开放性、互动性等问题,通过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搭建虚拟数字实验课堂,可以为实验教学提供新模式。以初中物理电学大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国家平台借助虚拟实验室,引导学生从认识电学元件开始,完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等活动,最后通过任意设置和调整实验元件的参数,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实验步骤能实时保存,随时可以修改或打开继续实验,实验器材能随时修复,如小灯泡烧坏了,可以进行修复继续实验,这样不仅能看到真实的实验现象,还能节约实验器材,避免浪费。
基于国家平台的“助学、助教、助管、助训”功能,通过突出方法习得和研究意识渗透,平台既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抓手”,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助手”。
(作者系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