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一体” 推动“经济数学”课程思政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课程思政是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从文化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形式。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在“经济数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一直把课程思政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从传播数学文化、夯实科学精神、培养辩证思维三个方向展开。

传播数学文化

    (一)传播数学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经济数学中基础且重要的思想方法,比如圆周问题、瞬时速度问题、曲线的切线问题、不规则变化的总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用极限思想迂回解决的。学院教师积极启发学生:当一个问题不能直接解决时,可以从近似问题去考虑,找到逐渐接近精确问题的方向,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最终实现得到精确值的目标。《愚公移山》中说:“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正是用极限思想方法说明的道理。

    (二)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小故事

    数学家和数学小故事是经济数学发展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学院教师在讲解“函数”概念时,介绍清代海宁数学家李善兰的故事;在讲解“极限”概念时,结合《庄子·天下》中的“一尺之棰”典故,介绍中国古老哲学的思想内涵,以及刘徽、祖冲之的“割圆术”,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魅力。在讲解微积分内容时,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来历和微积分建立的崎岖过程。在讲解“洛必达法则”“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等定理时,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

    (三)揭示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在于其符号表达的简洁美、和谐美,也在于数学方法的奇异美。比如欧拉公式,简洁而有趣地沟通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数学元素;又如把微分和积分公式联系起来的微积分基本公式,简明扼要地表现了复杂的定积分运算;再如浦丰投针实验,只要计算随意投出的小针与直线的相交数的概率,就能利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出相对精确的圆周率。

    (四)展示数学之用

    介绍数学的具体应用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都有一些比赛内容反映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要求参赛选手运用数学思维判断这则新闻是否真实:2000年6月,“中美航线下月可飞越北极,北京至底特律可节省4小时”。还有一道题目结合了2001年的基金使用计划,要求参赛选手计算如何让一笔钱既能满足每年的消费要求,又能回本。学院教师不仅积极指导学生以赛促学,还把关于“大国重器”的经济数学知识引入数学课堂,比如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讲解“函数凹凸性”概念,以北斗导航系统为引子讲解“导数”概念,等等。 

夯实科学精神

    (一)实事求是、严格精确的求真精神

    在经济数学中存在大量稍加变化即截然不同的案例,如学生经常弄混的函数式子相同但自变量趋势不同的极限,形式看起来非常相近,特别是公式写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张冠李戴。教师用这样的例子提醒学生,数学容不得一点马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另外,常数函数求导时,学生基本了解3的导数为0,但被问到“e^3的导数是什么”“sin5的导数是什么”时,很多学生看不清这两个函数常数的本质,仍然把它们理解成为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因此回答“e^3”和“cos5”。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清函数的本质,使用正确的求导公式。

    (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灵感,更需要不懈的努力。学院数学教师为学生讲述世界知名数学家们的故事,鼓励学生直面问题,勇于接受挑战。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整整花了18年时间,日思夜想,最终找到了关于(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又如数学家欧拉因为日夜研究数学知识,28岁那年右眼失明,60岁因为积劳成疾,另一只眼也失明了。但直到78岁逝世的那天,还在进行天王星运行轨道的计算。可以说,没有钻研精神就不可能有数学上的进展。

    (三)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

    数学的发展史是一步步创新和发展的历史。从无理数被发现到被认可,无穷小量这个“幽灵”被正确地理解并用于导数的概念中,0/0型未定式的理解和正确认识,包括微积分的建立,都是数学家们(包括物理学家)对现实问题创新式的解决,没有新办法、新思路,数学就只能停滞不前。学院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问题,争取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之适应一届届学生的新需求。

    培养辩证思维

    经济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它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的。在讲授第一章“极限”时,教师着重指出极限是研究自变量某种趋势下因变量的变化趋势,提醒学生关注“相对的变化”的辩证法原理:这种趋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自变量的变化,被函数式子所限制;在极限的思想方法中,体现着过程和结果、有限和无限、常量和变量、近似与精确、多样性和统一性、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又如连续的概念,考虑的是当自变量的改变量趋于零时函数值的改变量也要趋于零,这也是一个“相对的变化”。这样的例子,在经济数学里还有很多,比如边际函数、弹性函数等。所以,在“经济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掌握的是动态的、变化的概念,而不是静态的,简单的函数分析,这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白事物是联系、发展、动态的,做事情、想问题更加全面,并且学会辩证地处理问题,不为一时的成功失败烦恼,相信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最终会实现理想。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经济数学”课程的建设仍在不断进行。课程思政是“经济数学”课程的题中之义。学院认识到,教书育人,不只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理性思考问题,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吴晓红 吕杰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