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构师生关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传统学校教育逻辑的基点,是基于具有知识权威性的教师和接受知识传授的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共存共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是权威,学生是服从者;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被组织者。这是传统教育体系能够开展和发生的基石。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个基石正在动摇,学校运行的逻辑正在被不知不觉地解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元化,存储器、云端和智能搜索让人类的记忆无限延伸,打破了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学生筛选、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人工智能时代的理性精神、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学校转变教育方式,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是师生关系的转变,即由教师教为中心的教育范式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范式,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共处模式将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学习任务,共同参与其中,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一是拥有人工智能的学习媒介拥有更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运算能力,能够运用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展学习,知识不再由教师“垄断”,知识的传授也不再仅仅由教师来承担。二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学科之间的融合,而传统教师的培养方式更多是基于大学期间单一学科的学习,承担跨学科学习任务成为教师的挑战。三是学习的场所由教室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学的主体、学习的空间不断外延甚至无所不在。基于以上原因,教师传统角色的解构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教师成为了学习任务的发现者、布置者、组织者及新知识的学习者,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由学生个体或通过学习共同体合力完成学习任务。

    未来正在来临。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敏锐地意识到,新技术的变革不仅仅是在学校开展一些科学教育,引进一些新的设备,建设一些高端的实验室,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在根本上做出创造性改变。师生关系的改变,伴随着的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二元对立”走向合作共存,通过合作、对话、探究,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场域中,通过项目式参与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些变化将导致教学体系、学习方式、育人方式包括人才选拔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时代赋予学校管理者的新使命。

    第一,要改变旧有的办学思维模式。思维不发生改变,其他改变就难以发生,学校要主动迎接挑战,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看清时代发展的走向和对教育的新要求,改变过去统一管理、统一学习、统一活动、统一教学的模式,注重探究性学习、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兴趣、分层化教学。

    第二,要立足学习方式的改变,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运用探究、研究、小组化、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习共同体,让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内,还发生在课堂之外。

    第三,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根本性变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而非知识传授为目标,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要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教师的学习组织力,注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任务布置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第四,要引领教师走向终身学习。未来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打破单一学科的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必然会带来教师的二次培养、跨界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问题,学校要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不断地提高教师跨学科思维能力,用多元思维代替单一思维、用创造性思维代替习惯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的各种挑战。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华师希平双语学校总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