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区域教共体促进山区学校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几年,浙江省教育部门对教育平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提出要建立注重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跨区域教共体”。丽水学院作为浙江省办学历史悠久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在跨区域教共体建设中立足地方需求和学校实际,为山区学校提供有效的办学资源,在服务和引领当地山区学校发展中不断彰显自身特色,推动校校资源共享常态化,进一步优化山区学校的生源系统。

    跨区域教共体促进山区学校发展的现状

    促进山区学校发展关键是要激发人才活力。在跨区域教共体建设中,丽水学院对浙江省26个重点发展县域的教育资源发展状况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并对山区教师人员流失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丽水学院通过不间断组织本地区山区教师交流活动,推动城乡教育理念融合,帮助山区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推动山区和城市的师资力量融合。丽水学院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山区小学还普遍使用单一的多媒体教室,区域内城乡学校在教学设备和学习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学校对“教育资源统筹”存在认知偏差,许多山区学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完全复制、照搬城市学校,致使山区学校地方特色课程逐渐丢失。在跨区域教共体的带动下,城乡教师之间的统筹和合作有所强化,山区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但在山区教育资源共享途径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

    跨区域教共体促进山区学校发展的路径

    第一,全方位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跨区域教共体模式下,丽水学院加强与山区学校的联动,通过协商发展蓝图制定教育发展理念、校园文化和管理制度,增强山区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帮助山区学校弥补自身发展上的不足,使山区学校平等享受到跨区域教共体内部的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等各种资源。另外,推动教师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健全名校长协调和引导制度,发挥丽水学院自身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目前,丽水学院与县域内19个山区学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同时构建“教师流动工作站”数字平台,推动山区和城市教师的区域联动,合理引导多种多样基于地域类、实体类、虚拟类、学科类、管理类、混合类的城乡教师深度协同学习共同体建设。

    第二,活化学校评价,健全保障体系。每一所学校都以事业机构的形式参与由上级管理机构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等工作,所有成绩都纳入独立机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之中。丽水学院在同步课堂、教师交换、课程共享、教学帮扶等方面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将扶助山区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纳入学校的发展评价之中,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回归乡土。丽水学院通过健全各种保障制度完善山区学生资助、校园特色等专项经费计划,按照一定的标准帮助山区学校配置校园内的运动场、图书馆及实验设备。丽水学院还通过社会力量引入扶持经费,并将经费定期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在教共体支持下,实施更灵活的交流生计划,开展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

    第三,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优化合作办学框架。在跨区域教共体发展的过程中,丽水学院重视校企合作制度的实施。近年来,丽水学院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签署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按照合作计划,丽水学院将与合作企业一起构建乡村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所和教师发展学院,就丽水市“十四五”期间跨区域教育发展、丽水市“十四五”期间乡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丽水市中学教育质量改善计划等方面进行研讨、决策。从2021年开始,丽水学院对创建教师培训综合改革试验区给予高度关注,对自身与合作企业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并有系统地开展山区教师培训试点工作。

    完善信息交流系统,建立省、市教育部门与示范区山区学校的联络机制。丽水学院经常派遣人员到山区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依托联络机制定期交流教育经验,进而在技术层面明晰学校校本课程和山区校本课程各自的独特价值,推广丽水学院先进的教育体制和现代化管理方式,使其服务于山区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在交流联络机制中,丽水学院还就促进山区学校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并出具专题报告。另外,丽水学院还邀请帮扶的山区学校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形式多样、主题多样的学生活动。通过在线活动,如绘画比赛、书法比赛、文艺比赛等,让城乡学生实现有效沟通、交流。

    (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赋能山区26县专项课题“跨区域教共体促进山区县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建议”阶段性成果)

    (汪波 卢伟升 华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