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中学于1958年建校,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是东莞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努力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与谋划发展,积极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现代学校治理为突破、以高质量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为抓手,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现代学校治理 创新学校办学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小学治理现代化,激活学校教育细胞、释放中小学办学活力,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学校明确了现代学校治理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创生了解决现实问题和谋求长远发展并重的现代学校治理制度与文化。

    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和学校领导班子职能。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新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即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凝练学校的发展理念,构建与之匹配的学校课程体系并通过有效实施和评价,形成学校教育的优质生态。全面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首要内容,推动党建工作与德育、教学和总务安全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学校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校的65名党员教师充分发挥率先垂范、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担负起民主决策的重任。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的前提下,学校党总支班子尽职履责。校长作为学校行政领导核心,是实施现代学校治理的关键角色,接受党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把行政工作阳光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主动构建现代学校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凝心聚力,理顺治理相关方的关系。梳理学校与政府部门、社区(村)、家长、学生之间的权益共同体关系。属地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学校工作。社区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保障关系,学校深入倾听各社区(村)对学校的意见与需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红色文化活动、村级活动支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学校获得社区在教育资源、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家长层面,学校依托家庭教育课题,加强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向学生家长提供基于讲座、课程、专题家长会等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普及,有效解决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从而获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数据显示,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稳步提升,且一直稳定在95%以上。家长依托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深度参与学校治理。学校重大决策,尤其是涉及家长和学生利益方面的,家长都积极参与。学生通过班级民主、学校和年级两级学生会与团队组织参与学校治理,成为学校和班级决策主体。

    服务教师,提振教师队伍担当作为。激发学校内部动力和活力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学校营造尊重与包容的文化氛围,颁发荣休教师纪念牌,组织开展教职工集体生日会、年级和科组团建、文体健身、优秀教师风采展示、教师论坛、教育教学比赛、课题研究、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从制度、荣誉和文化层面提升教师的获得感与成就感,消除学校内耗和隔阂,提升教师的执行力和工作效能。培训教师提高议事决策能力,遵循议事决策规则,教师通过教师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

    实施现代学校治理,健全协商议事决策机制,突破以往学校管理中垂直命令管理等方面的弊端,凝聚治理共识,疏通治理的难点与堵点,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凝练学校新办学理念创造契机。

    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和未来社会要求,从学生生命成长的视角提出“自达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的“自主自信自强、达智达仁达勇”时代新人的办学目标。以“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为校训,以“信任立场,呵护态度”为教风,以“独立思想,团队精神”为学风,以“躬礼履仁,含和建德”为校风。在党建、德育、教学、总务、文化诸方面做了全新系统建构。新办学理念引起相关各方特别是全校师生的强烈共鸣,从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提供价值引导,引领学校深化内涵发展和整体风气向善向上发展。

    推进高质量课程建设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学校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教师愿意干很重要,但怎么干才是关键。东莞市横沥中学以高质量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建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体系,开设基础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实施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课程全面推行深度学习。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扎根个性化教学,聚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将新课标要求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同时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主题学习、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学会专家思维和内化学科思想,实现从知识的简单记忆和复述的低阶思维向能够对知识进行解构、重组、内化、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的高阶思维跨越,呈现出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课堂风貌。深度学习公开课在线直播,面向同行、家长与社会,获得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同时,围绕基础课程做足“培优挖潜”工作。

    校本课程有效赋能学生发展。学校开设60门校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重,学术知识与实践操作共生。这些课程遵循学生兴趣与发展潜能,根据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选择情况而更新。学校涌现出众多社科、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生,他们都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校本课程中发现自我特长和兴趣,进而脱颖而出和矢志奋斗。劳动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借助校本课程为学生发展赋能。以学校“团体厨艺”课程为例,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机会在学校专设的劳技厨房中动手制作饭菜,在一餐家常饭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从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烹饪技巧、饮食文化、餐桌礼仪等角度思考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学校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该课程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课程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赋能,真正做到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办教育

    社团课程助力学生自主成长。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校成立125个社团。社团不仅是学生兴趣的集合体,还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社团配备指导教师,指导社团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全方位对学生成长进行记录,并做好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专业的建议。

    这些体系化和多元化课程为学生看见自我成长、提升学习内驱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学校以往单一的课程。在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人格和成长得到尊重与服务、成就和发展得到鼓励与支持、表现与特长得到展示与肯定,从而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产生灵魂深处的认同感。

    以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学校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学校把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发展的核心目标。学校积极推动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倡导教师要面向未来,形成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素养导向、因材施教、创新思维等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组织阅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批判性思维工具》等教育理论著作,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学校落实新课标,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评价与反馈、差异化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设计了具体的学科培训体系。

    学校构建多维多面的培训体系。以绣花针的功夫做好“一人一策”的教学教研提升行动,克服“大水漫灌”式培训的局限性,大大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获得感。每个学科都设立了学科教学总指挥和学科导师,全员纳入师徒结对体系,组建研究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确立专业发展定位和目标,使中青年教师高效实现各自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以历史科组为例,青年教师在深度学习的模式中深耕课堂、精心备课。同一个备课组共上一节课,课后共同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在学科教学总指挥的帮助下将之形成文字总结。一方面是为了修正授课的具体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为深入研究一节课而积累资料,经过不断打磨之后将其形成研究性课例和论文。该模式帮助学校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校外培训方面,学校组织众多骨干教师赴深圳等地的名校开展跟岗学习,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开展与名师同课异构活动。

    在教师发展的各项措施支撑下,学校教师发展向专业化、现代化、实践化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教师在各类比赛、教研成果和育人实绩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的教学能力正在大步向前迈进。

    师生成就硕果累累 高质量发展路在脚下

    3年来,学校师生取得多方面卓越成果。学校中考成绩显著提升,不少学生以特长生身份升入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和论文在省、市级评比活动中荣获省级一等奖25项、省级二等奖61项、市级一等奖46项、市级二等奖82项。学校有省级立项课题13项、市级立项课题21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别荣誉25项、省级荣誉55项、市级一等奖62项、市级二等奖106项。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初中组男双冠军以及女双、混双、女团三项亚军。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东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东莞市优秀家长学校、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