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如何走好文化兴校之路
作为乡村教育振兴中的重要主体,乡村学校如何因地制宜推动学校发展,是当下乡村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十几年前的广东省佛山市民乐小学是一所地处乡村的薄弱学校,课程资源匮乏、教师短缺、学生缺乏自信,很多人给学校贴上了一张“不可能”的标签,能走的学生都离开了,“被撤并”似乎注定成为学校的结局。是在困境中选择放弃,还是奋起直追?彼时,学校领导班子在一个寒冬的午后促膝长谈,决定在困境中求发展,誓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路。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依托乡土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以体树人,以美化人,人人出彩”的兴校之路,实现了学校转型发展,呈现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创造美好乡村教育的状态与面貌。
立足乡土,探寻学校转型
发展的突破口
发展的困境一度使学校陷入了师生“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学校逐渐丧失发展自信。为此,学校发布“在困境中求发展”的战略发展规划,寻找学校创新转型发展的“支点”。作为一所乡村学校,乡土资源是随处可见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确立了“挖掘岭南乡土资源,开发体艺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从离学校最近的乡土文化入手,找到了身边的狮艺武术项目,开展“寻找黄飞鸿足迹”的全校性课题,探索创建特色项目。
佛山本土黄飞鸿的人文形象对学生有着英雄式的榜样作用,而鸿雁这样一种动物形象天然贴近学生的心灵。于是黄飞鸿的家国大爱与鸿雁远飞的梦想坚毅成为了师生的一种集体意识。
我们知道乡土文化是乡村学校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我们从离孩童心灵最近的艺术着手,创新性地将醒狮技艺与音乐舞蹈相融合,借助唱、跳、舞、武、演奏、绘画等形式,创编喜闻乐见、富有童真童趣的原创音乐舞蹈作品。如以南狮、武术的技艺呈现为载体,融合音乐、舞蹈、合唱、话剧的舞台艺术教育剧作《武动佛山》《狮道》等,以及以岭南传统人文、历史、民俗为载体的本土童谣《佛山大头佛》《南狮》等。这种融音体美于一体的乡土节目,一登台便焕发出极致的魅力。
学生每年一个原创舞剧,一年一首原创音乐。十几年来,学生们从村里的大棚走向区镇舞台,还登上了央视春晚,并受外交部邀请出国交流。学生们在作品的演绎和诠释中传递乡土情怀、家国大爱,也唤醒了师生内在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学校的发展活力。
体艺融合,将乡土课程
创造性地转化落地
在艺术教育“支点”的作用下,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此时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以单一学科的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提升。为此,学校在充分利用岭南优秀乡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融合醒狮武术、粤曲童谣等素材,立足体育、美术、音乐等国家课程,梳理创生出少儿狮艺武艺、儿童画与竹狮扎作、器乐演奏与班级合唱等内容,开发系列体育美育校本课程,并将这些校本课程贯穿于学校的整体变革、转型与发展之中。
当尝到了甜头,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发全学科课程资源群,从零星起步到全员参与,从单线打磨到学科融通,“小飞鸿规则伴我成长”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乡土课程应运而生。学校构建了“3+1+N”体艺校本课程,即优质落实3门体艺校本课程,做到天天有主题、课课有内容,高质量落实体育、音乐、美术国家课程;利用九大社团课程让学生至少培养1项特长;常态实施N项体艺课外活动课,即每日的体育大课间、书法·午练、器乐·暮韵一日常规活动课,每周全员艺术大舞台、全员体能大挑战,每年的全员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创设人人能上台、人人能出彩的成长平台。在课程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六个一”的体艺课程实施路径。
当课程逐步走深、走实,学校基于岭南醒狮,逐步生发了一种融课程、空间、美学于一体的育人场景。学校充分发挥醒狮的美育功能,实施“小南狮·大美育”计划,让师生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和空间创意设计中。以校内的南狮非遗传承基地为“点”,学生与校园文化的互动为“面”,持续开展主题化、项目化的美育教育实践。校园内的沙井盖、各场室门口、连廊随处可见学生们的艺术作品,“每季一更新”的醒狮主题画展机制,成为乡村校园极具性价比的艺术美学展。
最初的乡土课程理念转化成了最上位、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活水源头。一所办学条件并不理想的乡村小学,逐步构建了基于乡土视域下的体育美育校本课程开发新形态,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落地,走出了一条乡土文化兴校之路。
乡土浸润,激发学生
生命力与创造力
学校7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普遍缺乏归属感与认同感,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通过乡土浸润、课程育人,使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那片有丰美水草、避风乔木的芳洲。
学校将“乡土文化”和“教育内在价值”建立强有力的关联,把学校与乡土社会紧紧勾连,让乡村学校承载本土文化价值,以此唤醒师生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学校进一步通过顶层设计构筑育人体系,提升乡村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让好教育扎根乡村”的战略发展方向,逐步探索出了基于乡土教育的文化植入点。
例如,从体育美育向德育融通,学校梳理了本土资源中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爱国功夫宗师的精神内核,凝练出“怀梦想、习智慧、持坚毅、行仁爱”的“飞鸿少年”品格,开发“飞鸿少年四项修习”德育课程。依托德育系统,开展集项目策划、物色合伙人、人员招聘、财务收支等模拟现实生活消费场景的“小飞鸿杂货铺”以及“发现身边小美好”“我为全校加鸡腿”等活动。为了让每个农村学生都被“看见”,在学校的话语体系中,它可以是一块赋予梦想力量的鹅卵石、一个笑着笑着大家都哭了的毕业典礼、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拿到一张奖状的成长礼、一场“一个都不能少”的班级展示……
就这样,一所办学条件并不理想的乡村小学,围绕体艺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由自强到自信再到自觉的乡土文化兴校之路,赋予了乡村学生昂扬向上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拓展了乡村教育的美好图景,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教育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校长、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原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