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岳奎: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在所难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记者: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孙熙国: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有助于提升物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更多获取、传播和享受精神文化产品的手段,推动科学、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进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提升人民素质,引领社会风尚。

    4 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记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特别强调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张神根:中国式现代化特别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从历史上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弥补的成本甚至比这些国家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走了许多弯路。我们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张神根: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意味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刘武根: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本身就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和低污染的绿色属性。新质生产力将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绿色生产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需建立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绿色经济的生机活力;做大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弘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全民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5 推动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记者:如何认识我国现代化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孙熙国:一方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意味着我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走自己的路,不依附于任何外部力量或模式。另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又一重要特征。我们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不走侵略、殖民、扩张的西方现代化道路,而是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通过合作和共赢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和繁荣。总的来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既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如何做到这一点?

    丛屹:提高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国内外市场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率;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国内外规则对接和融通;支持外资科技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加强人员交流合作,加强投资经贸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力。

    记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能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带来哪些机遇?新质生产力如何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岳奎: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以中国自身经济体量和质量的持续提升,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局势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持久性负面影响,国际物流和供应链至今无法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除此之外,全球贸易失衡、摩擦频发,贸易分裂特征显现。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旗帜鲜明地反对“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往来和金融合作,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暖意,助力发展中国家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刘武根: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其一,新质生产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商品、服务、人员、技术、资本的全球流通,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益共享,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其二,新质生产力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推动精神财富的增长,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开放包容的世界。其三,新质生产力倡导和坚持绿色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