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强国报国大志向 做奋发向上好少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春风习习

    “之江长,嘉陵清,共建学校兄弟情。我们是巴山好儿郎,书声琅琅高入云。”

    5月30日,校歌《巴山少年》像往常一样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响起。当天下午,之江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惊喜地收到一份最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的到来,让这一天变得意义非凡。

    纸短情长,殷殷牵挂。一封信,牵出了一段跨越山海的帮扶情。一封信,也见证了一所农村小学20年的发展变迁。

    “之江长,嘉陵清,共建学校兄弟情”

    【总书记原声】

    看到来信,我回想起20年前为你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得知这些年来学校越办越好,同学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健康快乐成长,我很欣慰。

    【实践故事】

    20年前,之江小学还是南充市嘉陵区花园乡八角小学,校址位于半山腰上,山高路陡,通行不便。校园占地不足5亩,由10多间青瓦平房构成,有几间教室被鉴定为D级危房停用后,学校变得更加拥挤和艰难。当时的嘉陵区还是国家级贫困县,重建或新建校园都不是马上能实现的。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4年,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浙江与四川携手向前。得知八角小学的情况后,浙江省把迁建八角小学作为当年对口帮扶的一个项目。新校址选定后,很快迎来了奠基仪式。5月17日这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浙江党政代表团和部分浙江企业家来到嘉陵区,为学校培土奠基。“全校师生都到场参加,自发组织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还吸引了很多乡亲前来参加。”时任校长文志勇回忆说,当天,孩子们手捧鲜花、身着队服,为习近平同志佩戴红领巾,献队旗,周围乡亲们奔走相告、齐聚欢呼,喜庆新学校破土动工。

    2005年9月,学校建成投用,占地20亩,可满足周边原花园乡、木老乡、西兴街道、都尉街道及工业园区学生入学就读。为感怀浙江省的援建之恩,学校改名为之江小学,并将每年的5月17日确定为学校的“感恩节”。

    如今,走进之江小学便可看到正对校门的“感恩石”,右下方的两行小字镌刻着这段跨越山海的奔赴:“浙江省对口援建”“铭记2004年5月17日”。

    今年5月,之江小学五(1)班学生唐海铃和全校师生一样,又收到了学校发出的“给你最想感谢或感恩的人写一封信”倡议。唐海铃和同学们灵机一动,萌生了给习爷爷写信的念头。

    “想让习爷爷知道我们学校的变化,我们还在信里画上了学校大门。”唐海铃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没想到真的能收到回信。拿到回信,孩子们都读了很多遍,几乎都能记住了。“习爷爷这么忙,还想到给我们回信,足以看出习爷爷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爱。”唐海铃说,这是自己收到的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

    “我也是收信人。”5月31日,在成都市双流区法院工作的江明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学生的回信后,思绪一下回到了20年前的奠基仪式上。

    2004年,六年级的江明和同学们一起在奠基仪式上为习近平同志献上了一面少先队旗。

    转眼二十年过去,儿童时期经历的很多事情都已记不清,但对这件事,江明始终记忆犹新,并在心中种下常怀感恩、回馈社会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殷殷期许、滋润心田,既是学校的巨大荣誉,也让师生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校长陈震亚说,20年来,在总书记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怀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记者观察】

    东西部协作是跨越千里、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帮扶举措。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协作双方重点关注、重点帮扶的领域。近年来,东西部协作在教育领域的帮扶更加深入。浙江和四川建立了两省教育互访、定期沟通交流、联席会议机制,并成立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与帮扶工作人员专班。

    目前,四川省内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接受浙江省7个市及辖内县(市、区)的51所普通高中、8所职业高中和四川省内7个市及辖内县(市、区)学校的组团式帮扶。近两年,浙江省共选派196名教育人才参与“组团式”帮扶,其中,专任教师、中层管理人员161人,校长35人。

    “德智体美爱劳动,知行合一会感恩”

    【总书记原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把家乡建设好,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接力奋斗。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践故事】

    “习爷爷,您知道吗?我们学校的‘美习银行’开通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养成良好习惯,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美习币’。我们可以将‘美习币’储存在学校的‘美习银行’,也可以在学校的‘美习超市’兑换自己心仪的礼品,大家你追我赶,在全校掀起了争做‘之江美习好少年’的热潮……”在唐海铃和同学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特别提到了“美习银行”。

    “‘美习’寓意为‘美好的习惯’,通过模拟银行存储操作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之江小学副校长陈秋宇向记者介绍,这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一种新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兑换“美习银行”发行的“美习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给予“美习币”,学生帮助了同学、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也可以兑换。同学们可以到“美习银行”储存“美习币”,在自己的“美习储蓄存折”做好记录,同时也可以每周三中午来“美习超市”,兑换心仪的文具等小礼品。

    陈秋宇表示,同学们非常喜欢“美习银行”这样新颖的形式,通过“美习银行”,实现了德育的具体化、生活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还结合大多数学生日常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情况,把“美习币”发给爷爷奶奶,引导学生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理解爷爷奶奶的不易。

    除了“美习银行”,之江小学还有一块特别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2016年,为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解决“离农”的问题,之江小学在学校开辟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个班级有一块“责任地”。种好这一块小小菜地,是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6月1日,记者走进这方菜园,看到番茄、茄子长势喜人,玉米长得比学生还高一截。这些农作物,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亲力亲为。

    陈秋宇说,学生们在深度参与劳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农业技能,也更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劳动和养育之恩。

    “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陈震亚说,学校一直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除了“美习银行”、劳动实践教育的探索外,学校还建立了“感怀之江情,恩育中华魂”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书香养慧”“视野拓展”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记者观察】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之江小学通过构建完整课程体系、多元实践路径,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放眼全国,近年来,教育部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德育品牌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落实“五育”并举,2023年,全国有81.6%的中小学校“一校一案”建立了劳动教育清单,建成14.7万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指导学生常态化开展校内、校外劳动教育活动。

    “长大做个英雄汉,美丽家乡满园春”

    【总书记原声】

    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实践故事】

    在之江小学,有一个从2005年就开始的特别节日,那就是5月17日的“感恩节”,至今已坚持20年。

    “之江小学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感恩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亲手写下一封封感恩的信件,送给他们的家人和老师。”陈震亚说,20年来,这些信件累计已超过1000封。“纸短情长,这1000封信寄托着全校师生的感恩之情。我们也将继续把这份感恩之情,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感恩节”不仅仅只是为了感恩,通过感恩教育和活动,让学校化感恩之力为奋进之姿,从而树立远大志向,这是“感恩节”背后的教育初心。

    发展至今,之江小学的“感恩节”已经形成编好一本感恩读本、上好一堂感恩课、过好一次感恩日、写好一封感恩信、做好一件感恩事的“五个一”系列活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