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学养课堂 提升育人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深圳市叶志青名校长工作室日常接待外地校长到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参观学习 深圳市叶志青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上深圳市公开课

    “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的重要课题。20年来,叶志青校长寻根于中国传统的立德树人之法,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矢志“学养课堂”改革实践,探寻“学习”与“修身”、“知”与“行”、“人”与“德”的辩证统一和共生合一育人之道,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做到传承与创新并举,教书和育人并重,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0载执着坚守,初心不改,弦歌不绝,积聚的是教育的智慧和力量,体现的是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2021年,叶志青校长被评为深圳市名校长,成立深圳市叶志青名校长工作室,带领20位书记校长推广学养课堂研究成果,工作室也由此成为“教育家精神践行者”的摇篮和孵化器。

    学养课堂是以学生学养培育为本的课堂,主张“学习”与“修身”结合共生,以“培育学养提高育人质量”为理念。“学养”本义为学习修养,引申义为学习素养,是指通过学习实践逐步形成的正确学习价值观、必备学习修养和关键学习能力,是“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中国话语表达。深圳市叶志青名校长工作室积极推进学养课堂改革,以学习为中心,以学养理念为引领,以学养课程为战略重点,以学养课堂实践模型为抓手,以学养评价为导向,以学本治理为保障,融会贯通,形成合力,协调推进。

    学养课堂:形式重构

    因材施教,让学习活起来

    学养课堂以《大学》“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学习价值观,引导每名学生逐步逐级建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健康的精神体系、幸福的生命体系,成为怀天下的修身达人、行仁爱的生活美人和向未来的学习能人。其实践路径为“四步六环”:“四步”即四个基本教学步骤——批注预习、交流互学、教师导学、实践内化;“六环”指倡导课程单元设计的六个环节,即“知—技—能—问—修—学养”进阶路径。

    工作室着力通过课堂组织形式改革推进课程教学素养化,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教师讲授时间分配上推进素养化,倡导小学“25+15”、中学“25+20”的教学时间分配方式。在课时教学内容分配上推进教学素养化,如语文采用“N+2+2”的课时分配方法,其中“N”指组织学生学习教材的周课时数,第一个“2”指吟诵的周课时数和整本书阅读的周课时数,第二个“2”指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小学科学采用两节连上的形式“上大课”,培育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工作室还探索通过选课走班推进课程教学素养化,推动分类、分层、分组学习。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开展分类学习,三至八年级体育、音乐、美术学科实行选课走班。尊重学生和学科特点,开展分组学习,采用一个班级分两个小组由两位教师同时上课的方式,小学科学,一、二年级音乐和美术走班分组学习,在大班额的前提下实现小班教学独有的对学生个体的关照,让每名学生都学有所得。

    为让每一节课都秉持素养本位,在工作室的指导下,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民治校区积极研制学养课堂集体备课规范,实施“12347”工程,即:每个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至少1次,每次至少2小时,实行备课组长责任制、科组长指导制、教学处检查制3项机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和定主讲人4个“定”,按照学堂反思、理论学习、学案检查、主备说案、集智研讨、组长定案、受检实施7个步骤落实。通过研讨课、公开课、比赛课等形式,推动学养课堂“三步走”工程,即第一步构建生本课堂,第二步构建学本课堂,第三步构建学养课堂,让每名教师学会素养教学。

    因材施教是学养课堂的旨归,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联合龙华区未来教育研究院,举办拔尖学生早期强基活动暨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民治校区拔尖学生学养课堂活动,旨在挖掘拔尖创新苗子进行早期系统培养。

    学养课程:深挖内涵

    统筹资源,让教育无边界

    国家课程素养化。学养课堂落实“核心素养本位”的关键在课程。“核心素养本位”课程的素养化实施,按照“校本化、生本化、素养化”的程式层层推进,尤其是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学科素养课程。如体育坚持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体育精神与身心素养并举;艺术坚持艺术通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技能与审美素养并举。由此引导学生习得技能,发掘兴趣和潜能,练“技”成“能”,由“能”转为“学养”。

    课程资源学本化。将学校网站建成学习资源网站,教师上课所用的资源都可以在网站上下载。此外,还建设选课走班线上资源平台,并与专业机构共建线上阅读资源平台。课程资源以线上的形式实现,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便捷。

    修养课程生本化。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共同构建梦想课程,并利用综合实践课、班会课和学科渗透方式全面实施。从哲学层面构建了“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三个模块的自我认知与内省课程,引导学生修炼学习修养。

    学养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无边界、巧渗透。如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开辟了种植中草药植物和蔬果香草的共建花园,融科学课程、美术课程、劳动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等为一体,实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学养课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积极探索。

    学养评价:全面多维

    过程留痕,让成长看得见

    一是学养评价。从学习正确价值观、学习必备修养和学习关键能力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学养评价,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方面通过问答形式评价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从感知力、思维力和实践力三个维度12项指标培育学习关键能力,从修心、修行和养性三个维度9项指标修炼学习必备修养。以学习过程评价的方式开展学习必备修养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主要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常规的教育和考评。制定学生自主学习常规,从预习常规、课堂常规、作业常规、复习常规、考试常规5个方面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由家长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

    二是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以展示和竞赛的方式开展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高峰学校每学年开展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和艺术节等活动。以音乐和美术学科为例,举办“高峰之美”艺术展演活动,让每名学生展示音乐和美术课堂的学习成果。创新实验学校开展道创未来、语创未来、数创未来、E创未来、科创未来、艺创未来、动创未来、心创未来等系列“创未来”活动,开展学科素养和创新素养评价活动。

    三是阅读学位评价。每年学生自主申报,通过阅读量检查和答辩,在开学典礼上隆重授予学生“阅读学位”,包括“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博士”,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本治理:各方携手

    凝聚合力,让根基更坚实

    学本治理机制以学生“学养”为治理本位目标建构学校治理体系,将学校、政府部门、家长、社区、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行共教、共育、共管、共理、共建、共责,形成学校内部治理的现代化体系。活动治理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现全校范围内分组学习、分组实践、分组活动。班级治理方面,进行“修养学堂”评选,构建学养班级。进行“双师制”改革和“双班主任制”改革,即班级学本治理改革。家庭治理方面,一是以学习型家庭为抓手,构建良好的家庭学习生态。二是以家长学堂为平台,转变家庭育人理念和方式。校长和班主任从不同层面为家长作主题讲座,实施家务劳动学分制,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查族谱,知道我是谁”“寻家规,了解家教”“找家训,明确志向”等教育活动。三是成立班级学本治理委员会、家长学本治理委员会和家校社学本治理委员会等,形成学校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体系和联动协作机制,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学养课堂研究成果已促进100多所实验学校高质量发展。一些薄弱校实现跃升式蜕变,如高峰学校曾是一所薄弱村级百年老校,90%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曾出现大量学困生。推行学养课堂改革以来,学校成绩连续6届名列全市前茅,9年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3000余项。新建校则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创新实验学校建校仅4年,就围绕学养课堂改革立项了21项区级以上课题,获评深圳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

    工作室多次获邀在全市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成果“转变和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被选为深圳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成果“基于‘学养课堂’的校本教研机制建设”获评深圳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优秀典型案例。工作室还承办了广东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暨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并在全国大城市教科院发展联盟成立大会等重大活动上介绍成果,20余篇论文在权威刊物发表。

    学养课堂着眼学养培育,倡导“学习”与“修身”结合共生,以学培根,以养铸魂,构建回归育人本位的“新质课堂”,成为高质量课堂教学呈现的新样态。学养课堂以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为样本,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引领学生走向“创造性学习”,为师生生命成长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学校的多元特色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校本实践案例,是对“强校提质,一校一案”的创新性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