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模式保护效能须各界合力
近日,有两则关于未成年人健康用网的新闻备受关注。一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首次明确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并量化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另一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测评了12个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并发布《互联网平台青少年模式测评报告》,指出各界协同才能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效能。
数字时代,网络早已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网上进行了消费”“我是他奶奶,他父母不在身边,我管不了他呀”,对于家长这些“似曾相识”的抱怨,好像已经见得挺多。如何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受到各界关注。
正视移动互联网时代孩子学习方式和休闲需求的变化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合力。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很难说应该是父母、学校还是网络平台来承担最大的责任,因游戏或者短视频沉迷而单纯把板子打到任何一方身上都是不正确的。就平台技术防控而言,是要通过注册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强化识别、监管能力。同时要强化反破解能力,堵住破解密码、购买账号等绕过技术监管的漏洞。就目前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问题来看,一个较大的潜在风险是青少年模式未能有效识别未成年人用户的情况。据统计,超六成的账户有家长帮助通过人脸识别的情况,这说明部分家长在管理未成年人用网中,未能完全履行好监督职责,帮助孩子绕开青少年模式。《征求意见稿》明确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正是要提醒家长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倒逼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
既要防范沉迷网络的风险,也要看到青少年作为网络原住民,接触使用互联网是其基本生活方式。青少年是独立个体,成年人必须尊重他们正当的用网需求。广州的一位母亲说,有一天孩子突然问她“如果咱家的锅着火了,你知道要怎么办吗?要马上把抽油烟机关掉,用锅盖盖住这个锅”,妈妈奇怪“是跟谁学的?”孩子说“在短视频看的”。不难发现,当下,未成年人不仅仅用网络来放松身心,也在把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当作学习生活常识等轻知识的工具。因此,有益、有趣、有现实价值、有精神内涵的优质内容是青少年模式的关键所在。
防止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网络平台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优化青少年模式的功能,综合社会多方力量和多学科视角丰富青少年模式的内容。平台青少年模式下内容能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是否允许用户根据年龄、性别、兴趣和教育阶段调节推荐信息流,是否提供专门的知识合集方便用户系统学习感兴趣的知识等,也是公众对青少年模式的重要关切。
作为最有能力了解、管理、保护未成年人行为的监护人,尤其要承担起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家长要强化监护责任,不要把手机、身份证等交给孩子,避免其使用家长身份绕过实名认证。其次,家长也应当主动了解相应的技术措施,例如青少年模式的权限设置,根据孩子的个性化特点进行相应选择和设置。与此同时,丰富未成年人的课余户外生活,“疏堵结合”,引导孩子正确树立对网络的认知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作者系湖南省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