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特色 提升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才是创新主体,是第一资源。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把握创新导向、实践导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之需。中国计量大学立足“一控升级”,构建“双环实践”,基于“三层溯源”,不断提升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立足“一控升级”

    控制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在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办学特色,构建“计量—控制—智能”相协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计控融合、智控跃迁”的培养特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伦理与人文科学素养,顺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满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实施项目为研究、以促进多学科交融为特征的人才培养需求。该特色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计量检测体系、人工智能能力、智能控制应用框架等跨领域知识结构与应用技能,可独立从事自动化类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质检、智能制造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各种方法与技术研究、系统设计与开发、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依托控制类专业硕士的先修理论课程,以校园巡检机器人为平台,通过集中实训环节系统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既凸显控制类专硕以智能为中枢的培养理念核心,又彰显“能测才能控”与“计控衍生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要求。

构建“双环实践”

    借鉴控制理论下的闭环系统原理,将实践和教育代入闭环系统结构中,构建基于“6+6”的双闭环教育实践模式。学校工程训练中心承接研究生“综合实训课程”,通过将跨学科教学团队、真实案例导入、导师个性化辅导、学生组队协作、项目综合实践、评估机制改进6个环节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断循环、不断完善的教育闭环,促进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将计量技术、机器人导航技术、机电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电机控制技术6项子模块与校园巡检机器人整体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实践闭环,促进专硕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综合实训课程将实践教育内容、平台和评价机制视为控制器与控制算法,学生既是执行器也是被控对象,同时形成教育和实践的双闭环。在课程方面,实现研究生实践课程的设计需要与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同步更新。在教学方面,组建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在导学方面,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在评价方面,形成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结果在考核中的权重,形成一套区别于传统考试的综合评价体系。

基于“三层溯源”

    人才培养质量是社会、高校、企业、学生本身对培养过程满意度的考量。控制工程专业基于“供需”关联理念和“溯源”方法进行循环设计,通过分析专硕教育中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力培养关键控制点,专硕培养质量评价可追溯到人才源头、责任源头、现实源头等。一是追溯专硕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人才源头。学生作为专硕教育的产品主体,通过“毕业—就业—业绩”三个维度自评培养质量。毕业时长反映学习应用技能效率,就业情况衔接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业绩多寡匹配成果转化能力。二是追溯专硕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责任源头。学校作为质量保障的监控主体,通过“学校—研究生院—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监控培养质量。学校统筹管理并定期进行学科专业评估,研究生院制定推行招生、培养、奖助、学位授予等培养制度,学院(学科)考核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预答辩、答辩环节。三是追溯专硕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源头。实践基地作为质量保障的实践主体,是培育工程能力的现实落脚点。核心在于通过完善基地环境保障实践环节的开展,通过落实评价制度推进实践环节质量监控工作,通过深化产学研创实现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

    基于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成效显著。研究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别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别一等奖、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国家级别一等奖等。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企业就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在计量检测、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专业技能扎实,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

    (张松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