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先行者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力。
湖北恩施学院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新连接推动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以新场景变革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以新技术支撑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混合动力”,不断打造创新亮点、提升创新水平,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特色之路。
以新连接推动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可引发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目标升级、教育内容迭代、教育方式转型、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湖北恩施学院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瞄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设置学科专业,将科技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及时优化调整学科和专业布局,更好地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推进人才评价机制的完善,不断激发人才发展创新的潜质;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培养行业紧缺的高端技术技能型领跑者和创新人才,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恩施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通过整合和连接外部资源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学视野不断开阔,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学校创建“四个合作”(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五位融合”(政府部门、学校、产业学院、行企、研究院所)、“五链互联”(引导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八双育人”(协同育人体制“双主”、人才培养方案“双定”、实践教学硬件“双建”、校企合作人才“双聘”、实践教学过程“双导”、教学质量“双评”、招生宣传“双联”、实习就业“双选”)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通过“四个合作”引入企业优质资源的同时,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实现了共赢发展。“五位融合”既强调了社会角色,又强化了发展共同体。“五链互联”既对接了市场需求,又深度融入国家、地方发展战略,实现了教育延伸。“八双育人”改变了之前融而不合、合而不实、实而不强的校企合作局面,打开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双动”引擎。这种办学模式改变了“教育孤岛”的现状,让教育真正活了起来、实了起来、强了起来。
学校与华为、中软国际、腾讯等名企合作共建8个产业学院;与恩施市中心医院等共建3所附属医院;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等共建6所临床学院;与恩施州卫生健康部门等合作共建4个医学人才定向培养基地,与湖北民族大学、长江大学共建2个研究生培养协同创新基地;与恩施市、宣恩县等地方政府部门,腾讯、讯方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韩国湖西大学、韩国庆云大学等国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校医、校地、校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以新场景变革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
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形态与格局。湖北恩施学院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专业,加快传统专业数字化改造,着力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培养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开师生感知力、创变力的大门,以“场景革命”推动深刻变革,充分创造和释放教育价值。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应用意识、创新与应用思维、创新与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学生中心、能力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企业为点、行业为线、区域为面、学校为体”的网状联合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生的职业发展前置,与企业所需、行业趋势、区域现状紧密相连;通过创新前期趋同、后期转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程序化、标准化、工业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智能物理、云端课堂、虚拟学习社区“三维”学习空间,构建教学、学习、管理、服务、就业“五位一体”的智慧化教学环境;以“TBL+PBL+CBL”的“三轨”混合式教学方法,构建情境式教学场景,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完善优秀学生遴选和培养方案,以卓越班、英才班为培养模式,以强基础、重应用、提能力、育精英为培养目标,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近年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1000余项,近3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学校连续两年获评湖北省普通高校院(系)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学校自办学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5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其中不乏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优秀学子,有扎根基层、支边戍边的基层奉献者,还有创业成功人士。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的重构与创新,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了他们的应用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装上了“加速器”。
以新技术支撑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湖北恩施学院坚定地锚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构建起一个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教育体系,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学校还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机会。
学校在体系化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组建了多跨协同的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二级学院,成立“两山”实践创新与乡村振兴学院及研究院、抗风湿土家药研究所、建筑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未来数字技术研究所、民族地区绿色低碳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民族文化传播与教育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中心、恩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将智能医学技术、AI医学检验技术、区块链技术、AI机器人软件技术、数字智能财会、绿色智能装配式建筑技术、未来虚拟现实3D影视技术等一大批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重构“技、岗、课、证、赛、思”融合的课程体系,推动课堂革新;打造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课堂、学思结合课堂;运用先进技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技术先进的学科专业群。
新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能,给学生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支持。学校凭借AI机器人软件技术,成功研发了适应山区地形、能够精准高效采茶的机器人系统,有效解决了采茶季用工难、人力成本高以及采茶质量低等问题。该系统在多次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并已成功应用于当地茶产业,实现了科技对产业链的强化与提升。学校与湖北一红一绿茶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特色硒茶学院,与硒源山茶业(湖北)有限公司、恩施市天青地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合作,积极探索“茶+科技”发展模式,践行“三茶统筹”新茶经,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近年来培养了荆楚工匠3名、湖北省技术能手11名、产业技能人才3万余名,向武汉、杭州、上海、北京等地输送茶艺师2000余名,带动就业岗位3万余个,惠及恩施州180万亩茶园、83万名茶农、30万名产业从业者,成为恩施州乃至武陵山区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立专家工作站,将非遗基因融入科技创新,开发茶日化、洗护等茶叶衍生品;连续两次助力外事、国事及业内重要活动,持续推广茶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开展推介和培训2000多场次,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讲好中国茶故事。
湖北恩施学院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恩施、发展恩施、贡献恩施”为使命,紧密围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两大核心主题。湖北恩施学院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引领,聚焦“数字”赋能,打出“健康”品牌,同时凸显地域特色,坚定走高质量应用型发展之路,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新型应用型大学,争做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的先行者。
(马凤余 陈加雄 唐雅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