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数字资源 赋能职业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厦门市首个智慧校园五星级达标学校。学校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顶层设计,近年来,学校对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师考核系统等20多个系统进行整合,打破壁垒,在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一网统管”,实现“一站式”统筹全校工作。

    学校“盘活”数字资源,服务学校管理工作、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服务教师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打破系统壁垒,“一站式”服务学校管理工作

    学校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战略和规划,统筹、协调、推进、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近年来,学校有20多个应用系统在使用,包括协同办公OA、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这些系统各自独立,导致系统间数据不能实现共享交换。例如,学校有教学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教师每年在填报考核资料时,还要在教师考核系统上再次填报自己的教学工作量以及科研情况。这种“各自为政”的系统管理,影响了工作效率,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为突破“瓶颈”,学校下大力气,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清理规划,实现了统一管理、数据共享。

    学校打破信息壁垒,建设“三库五平台”。“三库”即基础数据库、综合业务库、数字资源库,“五平台”即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可视化平台。学校将分散式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汇聚校园各部门业务数据,最终建成了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一网统管”。

    有了“三库五平台”,学校教师只需在系统上进行一次登录,就能完成日常文件收发、线上教学、学生人事管理、资产后勤管理等多项工作。

    “在系统上,服务是一站式的,比如,学生大到在网上进行在线学习,小到申请参加社团活动,都能在一个系统中完成。”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张文胜介绍,对于教师来讲,系统也是统筹了个人全部工作,从日常文件的接收与处理到发布网络课程、个人参加培训、统计教学工作量等工作,都能在“网上办事大厅”完成。

    “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是学校信息系统的最大特征。学校通过平台的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模式创新实现“五统一”,即标准统一、数据统一、接口统一、身份统一和门户统一。学校把数据资产变为数据服务能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有财务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少跑财务部门报销;有学生管理系统,教师不用到学生处交材料。”张文胜说。

    学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以三维可视化为特色,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大脑”,对校园的人、物、资产设备、各业务系统进行全面连接,从而对校园进行智能监管和有序管理。

    近几年来,学校OA实现了学校领导、教师等人员的一站式办公与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信息化,提升了学校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把课堂延伸到网络上,服务教育教学

    “Cinema 4D”是一款高端3D建模、动画、渲染软件,广泛应用于影视、动画、科学、建筑等领域。

    学校教师杜勤英建立“Cinema 4D综合实战训练”网络精品课程。在“党徽制作”这一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入手,全方位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

    在课前,教师在平台上发布课前任务工单,要求学生先了解党徽的历史,并找到不同材质的党徽,以照片形式上传至平台;同时要求学生观看微课“党徽制作”,提交自己总结的制作过程要点。

    在课中,教师分享国内外经典建模案例,激发学生对C4D建模的兴趣。接下来,教师下发本课任务工单,并进行任务讲解,提供相应文字及操作视频供学生参考。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任务作品,分析作品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讲解“参数设置”的含义。

    在课后,教师布置“制作团徽”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上传至平台;教师进行点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转化程度。这是学校把课堂延伸到网络上,服务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

    学校把课堂延伸到网络上,还体现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登录网站,提前进行预习。课堂上没听明白的内容,课后学生可以在线上继续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业、设计方案。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并自动统计学生成绩。这些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都能轻松实现。

    在教学平台上,教师可快速调用各种平台资源进行网络教学,同时利用平台创建教学空间,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管理,还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线学习,随时、随地、随需地体验网络教学带来的高效与便利。

    学校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可通过内网和外网进入,学生和教师可在校内、校外进行学习与网络在线交流。近两年,网络教学平台累计建设约39万个题库文档;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运行的课程数达1221门,平台点击访问量达5.4亿人次,日人均点击率达到200次,师生上线人数日峰值约达11万人次,师生活动数日峰值约达53万次。

    把德育延伸到网络上,服务学生成长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管理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科学规划,构建“四位一体”的学生成长导航平台。

    学校围绕德育常规工作,如学生品德评定、班级评价、活动育人评价等内容,以智能化工具为手段,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数据记录,建成智能化成长数据平台。

    在平台上,实现教学、德育、后勤、社会、家庭全员参与。校内各职能处室以及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企业导师、家长,可统一在平台上对学生的发展记录进行评价。

    成长导航平台还改变职业生涯规划模式,聚焦素养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常见的评价模式是书面笔试或提交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这种终结性评价无法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平台的建立为多元主体评价和多样化评价提供了条件。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试卷、调查小论文、生涯人物访谈记录、演讲稿、素质测评结果、职业资格证书、个人反思小结等,都可以上传至平台相应模块,形成多样化的成长记录。

    学生在平台的相应模块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目标雏形并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系统会自动将教师上传的各项成绩、获得的奖励、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相关数据呈现给学生,并与设定的目标进行比对,得出对应的偏差数据结果,让教师和学生都能直观了解学习过程,检查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实效。学生可重新对自身条件进行剖析,对发展机遇进行评估,在系统上对目标和措施进行修订。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就业指导处对学生进行跟踪与分析,通过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素养,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资源与评价一体化,服务教师发展

    学校建立“三空间”,助力教师成长。“三空间”是指学校提供智慧空间、资源空间、交流空间等成长条件,服务教师专业发展。

    在智慧空间方面,学校构建“名师+成长共同体”“双师+成长共同体”的培养方式。学校还遴选具备技术特长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远程指导“传经送宝”。

    在资源空间方面,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整合教、学、研资源,并进行个性化推荐,还鼓励有专长的教师自主上传资源,实现成长资源来源多元化。

    交流空间是指学校采用线下集中研讨、线上交流等方式,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成长。

    学校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根据教师成长、发展中的实际需求,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包括思想政治、出勤情况、教学工作量、备课与教案编写、授课情况、公开课、听课、指导培养学生、教研活动、班主任、进修培训、发表论文等20多项内容。学校根据发展评价指标,采用导航模式,引导教师自主填写电子档案并进行个人发展评价,然后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评价,再由学校管理者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教师的个人成长情况进行动态记录、科学分析、科学引导,帮助教师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并逐步形成有迹可循的教师成长轨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还运用大数据技术,帮助教师自行“查漏补缺”。学校研发了一套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每个学年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教师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可以上传到平台。假设某位教师承担省级课题,他将其上传到平台后,平台就按照项目计算出一定的分数。当教师过一段时间回头看时,很容易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努力,从而自发对工作进行调整。

    学校应用教师成长导航平台,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形成“教师—教研组—专业部—主管业务处室—学校”的多级评价体系,实现成长评价指标的可视化与量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