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新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科技链接未来 视觉中国 供图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紧紧把握当代科技发展前沿,积极探索生产力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重大判断,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如何在人口数量庞大的中国整体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是发展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质生产力要求摆脱高能耗的传统经济增长路径,是数字时代技术含量高、涉及领域新,高效能、高质量,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更具融合性的生产力,体现出生产力由旧向新的质态跃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需要一批具有更高劳动素质和业务能力、可创造及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型劳动者,一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引领产业革新的战略型人才,二是熟练运用新型劳动资料、更好适应高端设备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占比,从总体上提高劳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时,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改变劳动者就业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实现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使落后产业逐步退出市场,简单重复的低技能岗位大幅缩减,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就业岗位增加。新兴产业的就业环境、工资待遇较之传统产业有显著提升,将对劳动者的就业质量、生活质量产生有益影响。

    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教育水平,培养造就更多创新型人才。无论是提升劳动者素质还是开发适应新产业的人力资源,都需要教育。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实的人才支撑,造就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淘汰不可避免地引发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或转岗,而科学教育的普及化和终身化可以帮助其过渡到新的产业领域,缓解“发展的阵痛”。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可应用于教育领域,丰富教育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如何在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一起迈向富裕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创造与巨大人口规模相匹配的物质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做大“蛋糕”提供新动能,催生出新兴产业集群,为共同富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同时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财富创造的速度,扩大财富总量,实现社会财富的跨越式增长。

    第二,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分配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把蛋糕分好,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共享性、公有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资料不同于传统生产资料的独特之处,数字经济中生产资料共享性越高,其创造的财富越多。因此,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可带动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不仅如此,新质生产力还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扩大和稳定中等收入群体;引领数字化智能技术发展,税收、社会保障等分配平台可收集有效信息,透明、精准地实现公平分配。

    第三,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平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新契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东部沿海的部分地区处于发达经济体水平,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条件比较成熟,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第一、二产业比重依旧很高。因此,可以形成“雁阵”,在经济发达的区域优先形成新质生产力,由东部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实现先进产业的梯度承接,从而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带动全国各地协同发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在提高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更高层面上满足人类精神文明需求。

    一方面,传统生产力较多地依赖于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数字技术、智能科技等将进一步替代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拥有更多自由时间进行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精神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将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技术的革新将进一步催生智能化精神产品。新质生产力极大丰富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带来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滋养。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属性,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通过劳动不断与自然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创造了生产力。然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那些把自然界作为掠夺对象,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终将遭到自然的惩罚。

    传统生产力过度依赖不可再生资源,以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生态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由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投入转向科技创新投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避免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新质生产力也包括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对传统生产方式迭代升级中推动经济向绿色、高效、智能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智能、绿色等高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力要素的创新配置,带动新能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新技术的发展。这也为应对环境挑战、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和平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一方面,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世界利益,必将壮大世界和平力量。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秉持互利共赢原则,以开放的胸襟与世界各国共享先进科技成果,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印度尼西亚战略研究专家韦罗妮卡·萨拉斯瓦蒂认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包括印尼在内的许多国家带来巨大机遇。”哥伦比亚对外大学国际关系学家戴维·卡斯特里利翁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使中国进口需求更加多样化,这将对中国的全球伙伴产生倍数效应,助力发掘发展中国家新的经济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本身又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更多可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先进生产要素的交互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进一步强化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领域的有效联动。高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拓宽了人类文明交流的渠道和形式,使人类文明交流更快捷、高效,各国人民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交流、分享发展成果,异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传播等也将更加便捷。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扩大人类交往,实现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