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为高校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汇点,承担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支撑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持续在改革中破题,要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科技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办学治校综合能力一体推进等重点方面深入推动改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四同三促”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在深度融合中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当前,高校要围绕“一融双高”主线,构建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机制,推进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实现以理论武装促认识深化、以组织健全促责任落实、以队伍建设促效能提升,真正做到从顶层设计上布局、从具体工作上落实、从监督反馈上强化,在机制闭环中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合力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党建引领,建强战斗堡垒。一是聚焦党和国家重大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建立服务重大任务的“先锋队”。二是聚焦学校事业发展中需多部门合力推进的堵点难点重点工作,着力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打通部门边界,汇集优势力量,建立集中攻坚克难的“突击营”。三是聚焦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事业发展需求,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保障事业发展的“钢铁连”。
立梁架柱,构建工作机制。一是构建交叉任职机制,推动党政职能部门交叉任职,强化发展规划统筹、优化智力资源配置、深化协同发展认识。二是构建协同会商机制,强化横向沟通,落实各级党政负责人沟通制度,畅通纵向下达,落实月度调度会制度,确保决策事项逐级部署到位。三是构建双述双进机制,每年对二级党组织书记和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开展述职考核评议,党组织书记述党建工作的同时述引领保障事业发展情况,行政负责人述业务工作的同时述开展党建工作情况。四是构建考核关联机制,加强机构和个人联动式考核评价,形成“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抓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重要导向。
深耕细作,落实重点项目。一是培育“标杆院系”,推动各二级党组织结合业务特色不断深化“一院一品”党建品牌,打造深度融合“试验田”。二是培育“样板支部”,推动各党支部立足学科、部门、专业特点实现“一支部一工作法”全覆盖,打造深度融合“样板间”。三是培育“领头雁阵”,以“又红又专”为目标,广泛培养“双带头人”,打造深度融合“孵化器”。
务实见效,定制任务清单。校党委分别为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定制深度融合任务清单,写清规则、厘清任务,提升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确保深度融合见实效、出成效、提质效。
“三化”赋能
提升中台统筹调度能力
中台是从管理的角度,为更好地连接前台和后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提质增效而构建的一种组织架构。高校通过改革构建中台,统筹协调多个二级单位的力量,在不增加编制资源的情况下,建立聚焦学校具体业务领域的新型机构。通过定期统筹调度,中台着力解决各部门接口不畅通、前台部门权限不足等问题,能够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聚集要素求增长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优配要素求增长的内涵模式,在更高维度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化、数字化、国际化赋能,持续提升中台建设水平,加快形成并稳步运行“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这一良性闭环,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组织化赋能中台建设。一是要加强目标导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从抓紧抓实安全稳定工作,深化内涵、特色、融合发展的层面,充分认识组织化赋能的重要意义,深入思考“通过组织化赋什么能”的命题,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架构、机制、阵地、项目等关键要素,推动组织化赋能不断具体具象、落细落实、见行见效。三是要树立示范样板。坚持系统布局、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树立基于应用场景的成果转化样板,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组织化赋能不断取得可视化、可量化、可推广的典型成果。
以数字化赋能中台建设。一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梳理并破除阻碍提质增效的信息孤岛,加快建设全校统一的数据中台,持续推进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善用校外优质数字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要坚持先立后破。明确机构、职责、人员、平台等推动数字化赋能的关键要素,加强数据核算、整理、报送工作,针对僵尸数据、陈旧制度、部门壁垒开展专项清理。三是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数字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防范重大风险,确保信息安全,切忌一劳永逸的想法和不分主次、轻重缓急的做法。
以国际化赋能中台建设。一是要提升国际素养。从人员、环境、课程等方面以精细化管理夯实在地国际化基础,提升跨境国际化工作能力水平。二是要拓展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化大科研装置的研发及利用,着力推动国际化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国际化发展中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三是要构建指标体系。对标接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首都发展重大需求,以国际化视野和多元化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学校国际化发展水平。
“三力”并进
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锻造科技硬实力,是高校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直接路径;培育文化软实力,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办学治校综合能力,是高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扎实练就的基本功。统筹“三力”并进,是高校促进政治生态、创新生态“两态互育”,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
锻造科技硬实力。一是要推动创新基础建设。聚焦平台和人才两个创新基础,强化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和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要增强创新策源动力。坚持“四个面向”,聚力打造比较优势,构建“一流学科引领、高峰学科林立、基础与特色学科交叉支撑”的特色学科雁阵,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强化有组织科研,精准催生新质生产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对照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逐条梳理,制定并不断完善“产业技术需求”和“学校服务产业潜力成果”两张清单,开展有组织成果转化,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四是要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先试政策,优化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环境,有效激发创新活力,推动高校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培育文化软实力。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和统筹协同。推动文化软实力建设与落实大学基本功能,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与落实学校近中远期建设目标持续贯通;统筹协调校内外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文化建设要素,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二是要抓实重点工作和校园风气。深度追寻校史根脉,积极拓展文化阵地,持续壮大文化队伍,树立榜样文化力量;坚持“强作风、优教风、严学风”一体推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设用好“五育并举”阵地,夯实全链条育人基础。三是要构建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以明确的指标体系量化评价文化建设水平,以完备的管理制度提升监管效能、强化风险意识、守住文化底线。
提升办学治校综合能力。一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坚持和运用好学校领导班子定期沟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推进“纪巡审”联动监督,加强督查督办,确保“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落细。二是要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完善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完善学术治理框架。建立健全以“教授治学”为主导,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专家组等学术组织为载体的学术治理框架。四是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共青团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