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逆境繁星” 照亮特殊学生未来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名特殊学生身上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殷切希望,而一群特殊学生的希望则凝聚着一方水土的光明未来。近年来,江苏省扬中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了有效应对融合教育发展迈入深水区所遭遇的各种挑战,启动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区域实践探索”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该项目针对普通学校里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国家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为依据,积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高度一致的融合教学实践,努力为融合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贡献区域经验。

    一个“模型” 扭转融合之态

    当面对融合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随班就坐”“随班就混”等现象时,项目组紧密结合现实条件资源以及区域内特殊学生的实际状况,精心构建起了一个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模型,以此巧妙化解课堂上“普特”之间的差异。

    这个模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根本遵循,在水平评估、标准对接、个别计划、学习方案、个性化评价5个方面进行精心建构。第一,面对不同类型、风格各异、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依据项目所选定的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展开学科现有水平的精准诊断性评估,从而准确找到教学的起始点。第二,在现有水平评估的基础上,依据课程内容标准,将特殊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相应表现水平进行有效对接,妥善解决参与课程标准学习的问题。第三,根据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以及学习水平,在学期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个别化学期教学计划。第四,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时教学方案、个别化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兼顾特殊学生需求,提供恰到好处的学习支持与方法。第五,不管是作为过程性的课堂教学还是结果检测的终结性评价,都必须有适性任务评价,以此作为修改和完善融合教学案例、改进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最终实现课程标准教、学、评的高度一致。

    一个“机制” 强化融合内涵

    面对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融合教育实践,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成了一大挑战。站在区域统筹的高度,在扬中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精心制定出了区域融合教研机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有力推动项目落地。

    成立了由扬中市教育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区域融合教育领导小组,为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与保障。同时,项目组从融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出发,分别从区域合作、课程调整、个案分析以及专业支持构建4个维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快速提升,增强课程建构能力。构建起“指导中心、研训部、学校、教师”四位一体的教研体系,实行层级管理,分步实施,切实保障教学改革的有力推动和顺利实施。组建起资源中心、融合项目实验学校教师和资源教师、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专业人员、普通学校教研员和普通教育课程专家、特殊教育课程专家等共同参与的教研共同体,形成区域教研联动机制,强力助推区域改革实验探索。此外,为了实现全覆盖,由特教指导中心牵头成立云端教研联盟,组织融合教师常态化参与线上教研,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个“方案” 满足融合之需

    在具体的研究行动中,项目组精心制定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区域推进行动方案》,以语文、数学、艺术和劳动这4门学科为重点,积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探索,并结合学校校情、办学特色以及特需学生的障碍类型等制定出基于校本的课程实施方案。

    例如,在学科教学研究方面,丰裕中心小学、崇德小学、西来桥学校分别聚焦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兴隆中心小学聚焦劳动学科,三跃中心小学则聚焦艺术学科。在专题研究方面,兴隆中心小学重点开展“教师融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丰裕中心小学主攻“融合学历案研究”,三跃中心小学则聚焦“跨学科主题式研究”。在障碍类型研究方面,三跃中心小学聚焦听障和孤独症学生研究,丰裕中心小学聚焦视障和智障学生研究,兴隆中心小学聚焦情绪行为障碍学生研究。在有力推动形成各个学校特色优势校本研究方案的同时,确保共同完成融合教学全域探索的总体任务。

    一个“评价” 攻克融合难关

    融合教育的难点在于课程融合。为了确保所有特殊学生都能获得基于相同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项目组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复杂性以及学段要求的层次性,精心制定了《扬中市特需学生学业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聚焦反映基础学力的义务教育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课程改革实际,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标准领域、表现水平、评价任务和示例参考4个板块进行编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业评价调整工具。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指南》可作诊断性、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能为教师调整教学目标提供参考并评价学生成果。通常要将其贯穿学生学科学习规划全过程,包括个别化教育计划、班级学期计划、单元和课时学习方案、阶段性学业评价的调整,实现教、学、评一致并形成闭环。

    如今,共有113名特殊学生广泛分布于扬中市52所公办学校的学前段、小学段以及中学段。他们身处积极向上、蓬勃盎然的学习氛围,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

    扬中市推进融合教育、提升特需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成功打通了扬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有力推动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扬中教育更加优质、更加均衡。(徐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