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建实习基地 激活教师培养新动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平顶山学院作为河南省“十四五”重点示范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历经60余年,由师范起步,坚守师范教育阵地,成绩斐然,为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人才。平顶山学院现有地理科学、英语、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11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均具有多年的办学经历,其中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并建有平顶山学院新文科(师范类)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河南省实习基地2个师范类专业省级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平顶山学院主动适应师范专业认证需求,以OBE与“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创新构建“3234”(三方协同管理、双导师制、三段梯度式教育实习体系、“四维”核心素养)型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致力于探索多元、互补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运行机制,助力师范生培养。

    突出教育教学实绩

    强化教师实践能力

    教育实习基地对于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平顶山学院对标构建的“3234”型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以协作主体交叉化、实践模式一体化以及评价体系多元化为突出特点,进一步彰显了“共同体”理念的强大生命力。这一创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运行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定、有效的实践学习环境,让师范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教育教学环境,通过自身实践和反思,从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有效提升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学校与多所中小学共同制定了实习计划和培养方案。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保证了师范生实习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还有效提升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更为地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优秀师资注入了新的活力。平顶山学院在提升“双导师”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首先,学校定期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校内优秀教师举办培训讲座和实践工作坊,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此外,学校还积极选派青年骨干教师深入中小学进行兼职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并承办了各学科的“国培计划”,旨在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平顶山市乃至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学校与中小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协同培养机制

    打破产教行业壁垒

    基于“共同体”理念,学校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协同构建了三方共育协同培养机制,旨在形成稳定、无障碍的沟通协作局面,实现校内外的互补和协同。这不仅融入了“共生共享”的互利共赢机制,还强调教学、科研、就业三方面的互补与共享,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分段阶梯式培养机制,构建了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个层次和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四个方面的循序渐进式、分段阶梯式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了“三化”特征的双导师培养机制,即“双师型”制度化、指导体系化、导师协同化,提升了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并通过构建基于PDCA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全方位保障了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多维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了教育实习基地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为师范生教育实习提供了全面、系统的保障。

    平顶山学院整合区域内中小学教育资源,与周边中小学和教育机构紧密合作,成功建立了多个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基地,为师范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协同共建的实习基地模式,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打破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方面成效显著。通过教育实习基地这一平台,学校与中小学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这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还为教育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实习基地的建设成果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评价。项目“师范认证背景下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取得的成果更是被多家权威媒体广泛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该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未来,平顶山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学校也将积极与各界合作,共同推动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楚纯洁 鲁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