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九年四段”改革 构建“和美”教育新样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把握住“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时代脉搏,基于“为谁培养人”,在“培养什么人”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怎样培养人”。学校聚焦立德树人,立足“九年四段”改革,以育人载体的整体融合性和育人方式的连贯进阶性为路径,形成系统融合、关联递进的“和美”教育新样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校“和美”教育新品质。

“和美”教育引领育人新样态创建

    “和美”教育强调通过整体的课程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以“和”在融通方面构建九年贯通育人载体,以“美”在育人深度变革教育教学方式。通过“九年四段”改革,打造“整体融合、关联递进”的一体化高质量教育体系。

构建完整课程载体新样态

    学校融合三级课程,围绕养德、启智、健体、怡情和乐行五大领域,将基础类、特色类、拓展类三类课程交织融合,通过小课堂(教室)、中课堂(学校)和大课堂(社会)三种课堂实施形态互补,实施必修和选修两大习修方式结合,将其统整成一个系统有序的“53321”“和美”课程体系。立足“九年四段”,“和美”课程注重课程的横向全面整体和“五育”融合、纵向的有机关联和层层递进,为学生全面进阶发展提供载体。

    (一)“五育”并举,整体构建

    学校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和美”养德、“和美”启智、“和美”健体、“和美”怡情、“和美”乐行五大课程领域,整体构建基础类、特色类和拓展类三类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实现“五育”并举、“五育”融合。

    基础类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开齐开足的基础上,深度拓展、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落实课程教学目标。

    特色类课程是为凸显学校个性育人而开发的校本课程,在一至九年级以必修的方式开设。例如,养德类——习惯铸就品质、心灵成长,启智类——围棋、“模拟联合国”,怡情类——古琴、戏剧,健体类——轮滑、高尔夫、射击、射箭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艺术修养、运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拓展类课程包括必修类和选修类。必修类拓展课程围绕跨学科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活动开发,包括跨学科主题融合、研学实践、节气节庆等课程。选修类拓展课程包含社团课程和走班制多元课程。社团选修课程为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开设,在艺术、体育、科技领域开设社团40余个,促进其专业成长;走班制多元选修课程在每周三下午进行,学生自主选课上课,课程内容以激发兴趣、开拓视野、动手实践为主。

    (二)“九年四段”,关联进阶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致力于“九年四段”贯通改革,构建九年一体化管理体系,成立学科发展中心,整体规划布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解决“九年贯而不通”的问题。

    “九年四段”: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为“启蒙学段”,激发学生兴趣;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为“幼学学段”,培养学生习惯;第三学段(五至七年级)为“慧生学段”,启迪学生智慧;第四学段(八至九年级)为“志存学段”,激励学生志向。学校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德育成长、课程学习、综合实践等领域进行顶层构建。各领域围绕目标定位进阶、课程内容进阶、实施方式进阶、评价体系进阶进行系统架构,形成完整的学生发展框架体系。以丰富的项目主题,引领学生高效学习,促进学生阶梯式发展。

    例如,在数学学科问题意识培养中,第一学段只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二学段则由学生独立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第三学段升级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第四学段进阶为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不同学段的要求,体现出学生问题意识的思维进阶过程。

形成综合育人新样态

    学校通过“研·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和“小中大”三种课堂同频共振,探索“综合、整体、融合、协同”的育人实施路径。

    (一)“研·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学校“和美”教学法以“一说、二备、三推进、多评价”为实施策略,将课前研究、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有机融合,构建“研·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研:整体研究设计教学

    “一说”:说学期课程纲要,围绕课程背景、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对全册教材进行统领性分析。

    “二备”:大单元组建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科内大单元组建在对本学科育人价值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基于学科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思维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共鸣,以学科核心概念或基本问题为引领,进行学科教材整合,形成指向学科概念的结构单元。跨学科大单元组建以项目、主题、任务、问题为驱动,遴选学科知识、主题项目、大概念等设计课程内容,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重构,组建跨学科学习大单元。学校开发36个跨学科主题类课程,拓展学科边界,强化学科之间的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学校开发大单元备课工具表,从单元背景、目标、结构图、导学案、评价进行整体分析,围绕落实核心素养,进行大单元一体化教学设计。

    2.教·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推进、“和美”课堂教学推进、“1+N”协同教学推进

    大单元整体教学推进。学科内大单元教学以“学结构·用结构”为推进策略,改变点状的、孤立的教学行为,走向“结构教学”。单元起始课“学结构”,学生充分发现、体验、总结单元内蕴含的结构和方法;单元推进课“用结构”,学生学以致用、拓展提升。跨学科大单元教学推进,围绕“大概念”,以促进思维进阶的“联结、生成、理解、迁移、应用”为教学策略,以主题项目教学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和结构化,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进阶式学习。

    “和美”课堂教学推进。学校提炼“激趣导入、有向开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维拓展、巩固应用;当堂达标,总结提升”的“四环四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核心环节推进中,研发由“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综合运用”四个步骤组成的课堂教学微循环单位,每节课由多个微循环单位组成,环节间相互关联、递进,呈现教学节奏感和生长感。

    “1+N”协同教学推进。在跨学科教学中,学校实施“1+N”多学科协同教学模式,围绕“1”个主题,“N”名学科教师参与,通过协同备课、协同教学、协同反思,挖掘各学科的育人价值,推进深度学习,实现综合育人。

    3.评:评价嵌入教学全过程

    学校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真实情境的表现任务,围绕目标达成、学习过程、参与态度等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规,实施嵌入式评价,关注学生的真实性表现。让“评”贯穿始终,让“学”能够看得见,促进课堂可视化。

    (二)“小中大”三种课堂同频共振

    1.“小中大”三种课堂互补

    “教室小课堂”是落实育人目标的主渠道,包含学科教学和主题班队活动。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品格。

    “学校中课堂”是围绕培养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校园仪式活动”“校园节庆活动”“校园实践活动”“校园竞赛活动”等拓展育人空间,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学习、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社会大课堂”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真实世界,借助学校、社会、家委会各方资源,开展研学、志愿服务、岗位体验、劳动教育等活动,对应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充分体现了“九年四段”的序列化特点,融通于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中,实现全环境立德树人。

    2.“小中大”三种课堂同频共振

    学校、班级与家庭、社会联手,结合实际构建多样化特色课程,挖掘学生家长教育资源,成立家长讲师团,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和创作,放眼未来社会发展,落地日常生活体验,彰显学习成果与价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家庭与社会实践中,学校和家庭、社会保持良好的沟通,将学生具备的良好能力在家庭和社会中继续拔节提高,将学生比较薄弱的能力在学校中得到锻炼,以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质的提升,实现“小中大”三种课堂同频共振,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打造多元素养评价新样态

    在“和美”教育理念引导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围绕养德、启智、健体、怡情、乐行五大领域,学校对学生素养进行多元多次评价,依托数字画像赋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多样态学生发展报告,引领学生增值发展,打造“九年四段”进阶式素养评价新样态。

    (一)“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养本位能力进阶

    围绕“和美”教育育人总目标,研发养德、启智、健体、怡情和乐行五大评价模块,进行“九年四段”进阶式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青岛市崂山区学生成长评价平台”,在学习目标、习惯养成、劳动技能、综合实践等方面设置进阶式的目标。采用逐月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及以客观记录为主、主观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形成学生“长程成长记录”,实现融合育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