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科创 “双减”见实效
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以“幸福+”教育理念为指导,以STEAM创客中心为主阵地,以项目式学习课程为引擎,融合班墨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跨学科和真实情境下的创新实践,推动科学教育课程化、多元化、常态化,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
构建点燃科创梦想的空间
学校遵循“打造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办学理念,依托枣庄“班墨奚”文化,建成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由“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未来”三层楼三个主题区域构成的高标准STEAM创客中心。
“幸福+创造”空间位于一楼,作为学生们创意、自主、动手的实践学习空间,突出自我学习创造来实现幸福学习。“智匠课堂”,配置电子画框、版画机、3D打印笔等教学设施,开展美育类STEAM课程,包括布艺、纸艺、扎染、版画、刺绣、编织、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立体设计(3D打印笔)等。“生命课堂”,配置高标准显微镜、自动种菜机及各种有土、无土栽培设备,开设生命科学类STEAM课程。“鲁班课堂”,配置木工桌、各类金工木工工具和设备,结合课程资源,开设综合实践类STEAM课程。通过工程与结构原理学习、传统木艺拼装制作(榫卯、鲁班锁、古代建筑)、智能家居用品加工(利用激光切割、物联网配件)等课程,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幸福+分享”空间位于二楼,展示先进的科技教学实践成果,打造开放的分享空间。科普体验长廊,布置各类互动体验科普设备,学生通过自主操作,体验声、光、电和各种机械结构的基本原理。创客分享中心,配置软硬件环境,如导览机器人、沉浸式投影、智能编程机器人和防火、防溺水、防震等VR体验,让学生在沉浸式科技体验中掌握各种安全自救知识。比赛交流区,包括标准化建设的无人机比赛场地和多个机器人赛台。创意物化中心,配置激光切割机、3D扫描仪和各类车床机床等设备,供高年级学生组队设计、制造和组装创意作品。
“幸福+未来”空间位于三楼,以人工智能、无人机为主要课程,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教育空间。神舟课堂,配置无人机设备,开设航天类STEAM课程,包括飞行原理、制作纸质飞行器、风车、竹蜻蜓、风筝、滑翔机、KT板飞机、航模、无人机等。图灵课堂,配置多种人工智能套件,开设编程、机器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提升小小创客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打造高素质科创师资队伍
中小学科学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学校建设高品位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科学素养,成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关键。
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学校配足配齐科学、信息科技、劳动等学科专职教师20余位、兼职教师30余位(其中专职理工科硕士研究生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10余人),连续多年将省级及以上教育部门远程研修STEAM教育板块作为必修内容,组织全体教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全员研修,增强教师在科技教学、活动组织、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帮助教师快速成长。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通过读书交流、师徒结对、导师带教、研讨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科教师迅速转变为具备科创素养的“课程创生者”。
多种培训,提升素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多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校专家教授、省市级教研员等到校现场指导。组织参加中央电教馆创客教育专题培训班、中国教科院STEAM骨干教师培训、全国STEAM发展大会、全省STEAM项目推进会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人工智能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全市科技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等,以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体系夯实教师科创教学能力基础。近两年,学校师生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等大型赛事和省市科创比赛中获奖1000余人次,其中全国性奖项100余项。
课题引领,共同发展。成立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牵头的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组,以研促学、以研促教。先后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智能机器人”“妙趣无人机”课程获得科技创新特色课程一等奖,信息科技团队获得学历案评选一等奖;“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等20余项重大实验课题、教学改革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省级结题验收,全国教育技术课题“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探究能力的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融合班墨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C-STEAM项目式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建立融合式科创课程体系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利用本地“中华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历史文化资源,建立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科创精神的融合式C-STEAM项目式课程体系。
构建项目式整合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切入点,打破时空界限,推动“班墨文化”与不同学科领域融合。依据语文教材中的《鲁班造锯》及墨子研究的教材内容,将语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美术、科学信息等课程有效融合,让学生依据教材,基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课题研究,如“鲁班发明的故事”“墨家学派的精神内涵”“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内涵意义”等。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实地探究中创新思维、拓展见识。在项目式主题课程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知识点的挖掘更加广泛和深入。在一些动手实践类的项目课程中不断产出优质作品,屡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2024年5月,学校成功承办山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暨课后服务工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学校的科学教育工作成果得到了省市领导及与会的500多位山东省各地市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
创设项目式劳动实践课程。结合“五项管理”,坚持“五育”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一至六年级每周设置一课时的劳动实践课,融合班墨文化,灵活运用《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开设项目式劳动实践课程。为三、四年级的学生设立七彩“实”光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让学生熟悉大自然的规律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了解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丰富的“种植体验、魔法厨房、生活技能、家务劳动、劳动习惯、公益服务”六大类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自立、自信的学习中弘扬劳动精神,学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开设项目式七彩校本课程。成立“少年科学院”,聘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征华院士等专家教授为学校“科学教育校外辅导专家”。将“班墨文化”和STEAM元素相融合,由科学、信息、综合实践等技术学科背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资源开发,将STEAM相关校本课程整合为项目式课程。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和周五下午,是相关项目式校本社团活动的时间。从人工智能领域的“趣味编程”“3D打印”“AI机器人”“妙趣无人机”到科学探究领域的“生物王国”“STEAM达人”,涵盖智能与创新;从动手实践领域的“魔法厨房”“十字绣坊”“多彩衍画”到人文工艺领域的“陶艺”“鲁班工坊”“一帘幽梦”,融合科技与人文等近百门校本课程。基于项目式学习,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真实问题。学生们每学期完成一两个或数个STEAM项目,在协同配合过程中,培育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创新路径。
设计项目式实践作业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搭建假期STEAM创新实践作业形式和内容构架,将生活实践和课堂、社区、探究、生活体验相结合,分级部制定了STEAM寒暑假实践作业课程。以“任务要求—科学探索—设计与制作—测试与改进—我的评价”过程性指导为指引,构建个性等级评价,作为课程的外延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STEAM教育种子学校”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优秀组织单位,获得枣庄市首批校园科技馆、枣庄市少年科学院、“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等150多项荣誉。与澳大利亚、英国、韩国、德国等国家的多所学校缔结国际友好关系,成为全国、省市文化、科技创新教育交流的窗口学校。
学校基于“幸福+”教育思想,将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入科创活动,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于伟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