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如何用好用足数字化资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探索1

    在多路径中提升备课质量

    张承宁

    中小学教师除了教学外,往往还有其他工作任务,所以很多教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海量的资源中筛选出适合自己教学的内容。基于这一困境,笔者经过不断摸索与探究找到了一条高效备课路径,且深刻认识到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往往比单纯依赖技术更为重要,并总结了利用数字化资源备课的3个关键点。

    一是多路径灵活精选数字化资源。首先是需要确定备课内容和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借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确定。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需要的备课内容,可以通过不同路径和平台实现高速整合。具体包括搜索与教学有关的期刊、论文等,如学科领域专家的观点等,主要集中在中国知网;搜索在线学习教案、课件、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源,可以通过“微信搜一搜”输入关键词搜索;关注学科、教学最新动态,如学习课堂互动技巧、工具等,可以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二是及时整理,完善数字化资源分类。将收集到的数字化资源按照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续使用,可以创建文件夹或标签来组织资源。可以通过使用OneNote(数字笔记本)等笔记软件,整理教学笔记和备课思路,方便随时查阅和修改。在备课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工具高效地制作课件,融入互动元素,如在线测试、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备课笔记。一方面仔细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视频,重点关注平台老师对教材的解读,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分析平台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包括导入、新课讲解、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理解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和效果。

    三是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优化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而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可以利用在线测试系统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错误类型,进而调整备课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为备课和授课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

    探索2

    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复习课备课

    李超群 

    复习课是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课型。如何让高三复习课更加有针对性,让课堂“活”起来?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师的备课内容和备课工具“活”起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三教师复习课备课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方式,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用系统化思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备课思路,具体包括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依据数据分析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备课针对性。在单元或章节教学之前,教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相关作业、习题等进行分析了解个体与群体学习者需求。如通过输入简单的自然语言指令,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快速生成班级成绩分布、跨班成绩比较等统计性分析结果,实现圆环图、扇形图和雷达图等各类分析结果的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不仅快速便捷,而且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班级学情、学生个体学情,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备课重点,为教师提高备课针对性提供了基础。

    第二步,利用数字软件,初步形成教学思路。确定好本节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后,教师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初步生成本单元的教学框架。高三复习课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把旧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将独立的知识点连接,使之系统化。因此,在生成教学框架过程中,教师要在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对话中,不断优化教学思路直到满足教学目标。同时,根据生成的设计思路,教师可利用“腾讯文档”在线编辑功能,形成本单元教学的思维导图,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

    第三步,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协作,细化教学思路。在初步形成的教学设计思路基础上,教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学设计进行解析,智能化生成具有相关性的高质量教学内容,从而丰富细化备课内容。如物理教学中,就学生难以理解的光电效应内容,教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生成简洁子问题,或者基于课堂讨论、课上测验等要求生成具体的或者开放性问题,打通备课思路。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下产生的初步课件,需要教师认真筛选,并在细化备课思路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质量整合。

    第四步,结合数字化备课内容,优化教学思路。当前,高考内容与时代前沿紧密结合,更多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因此高三复习课需要特别重视真实问题的设置。对数学、物理等学习中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直接将抽象概念和真实情景导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借助图片生成功能和不断地对话得到更加逼近教学需求的图片,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触类旁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中通过输入“相关科技前沿”等关键词,及时获取与本单元相关的最新信息和前沿动态,从而不断拓展备课内容范围,优化习题设计、提高复习效果。

    (作者单位系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探索3

    依据人工智能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钟传祎  

    美国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杰博士指出,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3个要素: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备课中,依据人工智能生成的教学数据、预测分析、智能推送、内容创作等功能,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开展备课,以达到目标的最优化。

    把握基本学情,确定知识目标。在多年作文教学中,根据经验,笔者发现三年级是一个重要阶段,后来用人工智能评测学生作文进一步发现,三年级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各不相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写作充满热情,少部分学生可能觉得写作很困难。对此,笔者结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学写日记”的习作训练内容,以扩充词汇量、提高句子结构能力为核心目标开展备课工作。如针对喜欢写作的学生,关注引导其通过喜欢的故事、诗歌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对缺乏写作热情的学生,备课中更多以关注作文构思、选材、立意、组织段落等基础训练为主。

    梳理知识结构,确定能力目标。以上述“学写日记”习作训练内容备课为例,笔者通过梳理教材发现,“学写日记”不仅延续了第一单元“体会习作的乐趣”的目标,同时也为第五单元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打基础。因此,“学写日记”的备课中,教师清晰了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世界,并清晰、明确地叙述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法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备课中,笔者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发现“学写日记”可以与《科学》教科版第一单元“水沸腾了”教学联手。为做好两个学科融合的备课,笔者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资料、学生写作水平等,重点围绕通过训练学生观察力和记录习惯,引导学生将科学实验的体验、感悟和收获整理成文章备课,并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形成教学建议。

    对应单元整体,确定素养目标。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涵盖了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等多个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教师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如在“水沸腾了”和“学写日记”的跨学科教学中,就“仔细观察水沸腾的过程和现象,写清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这一环节,人工智能提供了写作指导思路、素材推荐等,为笔者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多备课思路。可见,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教师可以整合适合本班学情的相关阅读材料、写作提示和创意启发,丰富授课内容,提升资源启发性,实现素养目标培养。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副校长、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

    大家谈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教师周文:当前,教师普遍在备课中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借用与挑选,然而挑选出来的备课资源如何二次利用,发挥更大价值?这需要做好数字化备课资源的“编订目录”。一方面,按部编教材单元设置来编订目录,收集和保存优质备课素材,方便教师在以后的备课中随时调取和运用。另一方面,按照部编教材每一课的重难点来编订目录,方便教师在备课中为突破重难点而随时运用、随时更新教学方法。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康松:教师备课时,在学习名师精品课视频中,教师要有“自省”意识,也就是说需要对照自己的想法,分析别人为什么这样上,思考有哪些亮点值得学习参考,在自己的备课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整、完善。但不建议直接使用其他教师的视频或截取片段,那只不过是把自己给学生讲变成了别人给学生讲、机器给学生讲,没有了思维碰撞、知识落实与能力提升。

    安徽省亳州市第四小学教师张海燕:目前,借助数字化资源备课,部分教师存在明显的“拿来主义”。为避免数字化资源与学生学习的脱节,一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学情分析,结合班级学情及具体的教学需求、特定的场景,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另一方面,借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通过需求描述生成所需的备课资源,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课程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