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阳光自信的岳阳市中小学生。谭冀俊 摄 岳阳市第十六中学教师与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谭冀俊 摄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3个区、4个县、2个县级市、4个行政管理区——在湖南省岳阳市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变化呈新形势,正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2021年,岳阳市委、市政府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本着“早谋划、早启动、早见效”的原则,坚持城乡并重,提前研判学位供需变化,果断在全市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着力下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3年来,该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全市共投入27.3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38所。同时,加快“县管校聘”改革,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每年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达1500人以上。目前,全市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薄弱学校面貌显著改善,“一乡镇一品质学校”格局初步形成。

    市域统筹,全面调整优化学校布局

    岳阳市是湖南省域副中心,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省前三,但一段时期,该市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时任市委书记王一鸥利用节假日探访了30多所农村学校,谈教育必说“改善办学条件刻不容缓”,并把牵头负责的任务交给了市教体局。

    “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育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做支撑。”岳阳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尤庆学表示,过去学校面广点多,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随着人口变化,进行新一轮布局调整,减少“碎片化”投入,增加优质学校数量,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过,要想短时间改变现状,光靠县(市、区)教体局是不够的。于是,岳阳市教体局向岳阳市委报告了相关情况。

    2021年11月19日,岳阳市委组织召开了一次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包括12个县(市、区)的党(工)委书记在内的48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后,岳阳市印发了《岳阳市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岳阳市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任务台账》,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具体措施。

    其中,《实施方案》明确提到,这一次攻坚行动的原则是“根据人口流动变化趋势,提前研判学位供需变化,坚持城乡并重,科学合理规划辖区内学校布局”,同时,还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的数量和具体要求。

    第一步,就是要撤并小规模校。

    岳阳市教体局进行了慎重的论证,通过走访座谈听取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家长、校长、教师共计260余人的意见,还先后到湖南省花垣县和新田县考察学习小规模学校撤并经验。

    “难度比预料的小得多,‘霸蛮’的决心变成了满满的信心。”尤庆学说。

    为了做好撤并工作,打消群众顾虑,各地按“一校一案”“一生一策”的原则,对拟撤并学校逐一实地调研,妥善解决学生就近分流、交通保障、接收校条件改善等具体问题,教体局、乡镇、村组和学校联合行动,户户走访,成熟一所撤并一所。

    不过,撤并小规模学校只是布局调整的一小步。如何让教育布局更符合时代需求,岳阳也将其纳入此次攻坚行动的思考范畴。

    山区大县平江根据出生人口下降、生源急速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在有序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同时,在人口大镇新建了不少学校。

    “近3年,我们就在县城新建了杨梓山小学、杨源小学、杨源中学等优质学校,在南江镇新建了南江镇第二小学,在长寿镇新建了1所小学,有效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平江县教体局教育建设中心主任冯练军说,2022年以来,平江县共完成投资5.6亿元。

    为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该县“以最适合的形式建最实用的校舍,以最小的投资建最美的学校”,先后3次优化调整项目建设方案,取消农村非必建项目34个,调整项目实施内容32个,增加农村急需项目34个、城区新建项目3个。

    而对于岳阳市城区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既避免资源浪费,又科学度过当下的入学高峰。

    以岳阳经开区为例,经开区城区学校“拥挤”现象突出,但所辖康王乡、西塘镇两个乡镇学校“空心化”现象明显。这就带来了一个难题:城区再新建几所学校,要不了几年,就会出现闲置学位;可如果不建,仅凭当下仅有的一些学校,又装不下这么多学生。

    怎么办?

    “在改扩建部分学校的同时,何不把乡镇学校利用起来?”岳阳经开区教育文体局班子成员意见一拍即合。为此,该区探索了建分校、一体化管理、借址办学等多种模式,统筹用好城乡校舍资源、师资力量,平稳顺利地实现了城区学校学生分流。

    集中投入,全面打造“一乡镇一品质学校”

    我国的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针对相关学校的布局或是学位建设,一般交由县(市、区)自主规划。也就是说,除省里下达的任务外,像岳阳这样全市统一行动的情况并不多见。

    谈及背后的原因,岳阳教育人都觉得,“这是岳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需”。

    正因如此,即便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但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不能停”。压力面前,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挚态度坚决。

    改善办学条件成为岳阳“第一号工程”,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了攻坚专班,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投入4个清单,把责任分解到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

    2022年以来,全市有序撤并小规模学校222所,完成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51所。中心城区实施“三大片区三大行动”,新建岳阳楼区环球融创实验学校、南湖新区实验学校、经开区东站小学等6所学校,增加学位11800个,有效化解了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既尽快化解结构性矛盾,又尽量避免资源浪费,着力打造‘一乡镇一品质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变‘碎片化’投入为‘集约化’利用,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岳阳市教体局计财科科长晏春介绍。

    在集中投入之下,各乡镇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

    临湘市的贺畈中学,教学楼和食堂都是20世纪70年代末修建而成的。“门窗都是木制的,路面坑坑洼洼,连一个像样的田径场都没有。”在这里工作了13年的副校长李斌回忆着自己刚来学校时的场景。

    2022年12月11日,临湘市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现场推进会在贺畈中学召开。不到一年时间,这所乡村学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年3月,支护坡动工,暑假期间,新建教学楼、食堂、田径场。现在班班通、新课桌椅、智慧黑板等,全部到位。”李斌说,截至记者采访时,学校建设已投入将近1000万元。

    “这些只是临湘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的缩影。”临湘市教体局局长李宗才说,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中,全市预计共投入资金3.5亿元,完成146个项目。

    来到汨罗市川山坪镇青江小学,如果忽略环绕四周的山丘,记者觉得此刻自己所在的是一所城区学校。

    川山坪镇是个大镇,原有川山坪中学等3所中学、万家小学等6所小学,教育布局调整之后,将撤并“微小学校”5所。新建的青江学校投入4000余万元,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学生1080人,全镇即将形成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的格局。

    “过去3所中学,每所中学的初三都只有1个班,教师不好分配。资源整合后,青江学校初三年级将有2个班,师资配置好多了。”青江学校副校长吴浩说。

    近年来,汨罗市投入12.5亿元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城乡品质学校,先后改建24所寄宿制学校,改扩建40片运动场,建成21个高标准图书阅览室、190余个图书角。现在,全市93.5%的学生在中心校、品质校就读。

    如今,在岳阳市,即使是最偏远的乡镇,家门口也有好学校,小学校也有好老师,小学跨村不出镇,中学寄宿走读两相宜。

    人随事走,全面优化机构、师资配置

    伴随着一所所学校的建筑施工者的行进步伐,一场由“人随事走”而撬动的,以“县管校聘”、机构撤并为核心的“人的改革”,也正在巴陵大地行进着。

    近年来,岳阳市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统筹调配全市编制资源,加快“县管校聘”改革,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竞聘上岗制度。全市每年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在1500人以上,超过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人数的20%。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