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当从实际出发
据媒体报道,今年一些考生和家长热衷付费购买高考志愿填报服务,AI成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隐形卖点,AI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及相关App层出不穷。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愈发普及,“AI志愿规划师”也悄然兴起,除了生成志愿填报报告,还可以像真人版的高考志愿规划师一般,与考生和家长互动对话。这种“一键生成”的未来学业规划看似操作便捷,但真的靠谱吗?
坊间流传着“三分靠考、七分靠报”的说法,类似观点虽言过其实,但也说明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面对日趋复杂的报考规则,“AI填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宣称能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信息鸿沟,只需考生及家长在产品页面上输入并提交高考成绩,数分钟内即可自动输出一份志愿表。
AI填报高考志愿的底层原理是计算机系统梳理高校历年的录取数据,将原本庞杂无序的数据结构化,从而简化志愿填报流程、弥合信息不对称。这势必要求服务提供者拥有可靠的大数据来源。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谓的“报考大数据库”,其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这也使得AI填报志愿的结果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
可见,一些标榜智能的填报应用并不智能,甚至比不上人工筛选。事实上,在AI软件中输入相同的考分,经由不同的算法模型,得到的答案也会天差地别。高考志愿填报主观性强,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很多,不仅要考虑高考分数、高招政策和录取数据,更要结合考生自身的学术禀赋、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特别是未来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方向。而AI志愿填报只是纯工具性的数据分析,背后的机制是机械化地将“分数利益最大化”,并不适合于所有的考生。倘若一味追求“不浪费分数”,到头来选择了不适合、不喜欢的专业,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放眼这些产品或服务,不少都是贩卖焦虑、炒作概念的“行家里手”:吃准家长们的填报焦虑,包装出“科学精准”的概念,继而打着高科技噱头忽悠。对于良莠不齐的AI填报工具,家长们须摒弃投机心态,立足分数排位、尊重考生意愿,作出合适的抉择。但单方面让家长提高警惕心,显然还不够。
一些商家吹嘘AI填报志愿的“特异功效”,却不敢明示项目资质等信息。这已不是简单的“对韭当割”“收智商税”,更违反广告法等相关规定,涉嫌虚假宣传。鉴于此,监管部门有必要针对相关应用服务,及时查补执法盲区,该喊停的喊停,该取缔的取缔。此外,高校和地方教育部门也应发挥能动性,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期提供面对面的公益咨询服务,就招生政策、院校情况和专业设置等,为考生及家长答疑释惑,揭开高考志愿填报的“神秘面纱”。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为考生免费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就业前景等服务,数据更加全面、精准和权威,也让付费机构不再是唯一选项。
一言以蔽之,高考志愿填报需要综合各方意见,遵循“以人为主,机器为辅”的原则。在信息和数据查询上,AI和互联网工具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手段,考生和家长切不可对其过度迷信,更不能以此取代人工填报,代替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作者系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