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落实立德树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高校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济宁医学院不仅关注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更深入探索如何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合到大学体育课程中,旨在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界限和屏障,确保实现体育课程的德育目标。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规范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汇聚社会主义理念、传统文化精粹和现代文明价值的核心体现,它在凝聚国民精神、指导社会价值取向、激发中国力量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当代高校学生树立了高尚的个人发展道德标准,大学生积极将自己的雄心壮志与国家及民族的未来深度融合,孕育出以国家利益为先、致力于社会奉献的高贵精神境界。济宁医学院的体育课程紧密呼应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强调德育的重心。其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忠诚捍卫者与身体力行者。

    在这一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视为行为准则的核心,它促进学生将个人的体质增强和专业能力发展与时代进步、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重任结合起来。济宁医学院的优质体育课程啦啦操的教学实践独具匠心,教师们巧妙地融入具有时代精神的音乐元素,以此构建独特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济宁医学院在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中注重增强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情联结,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表现。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锻造大学生坚定的心理韧性,让学生即使遭遇生活中的困扰、疑惑、压力或挫败,也能坚守信念,正面看待成功与失败,增强抵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同时,加强行动认同,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实现知行统一,知以促行、行以固知,确保理论知识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济宁医学院在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中,强调通过深化知识理解、习得专业技能、塑造健康行为,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同时,通过获取运动快乐、调整心理状态、感受个人发展,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宇宙观、生命观和价值观。这一过程帮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认知自我、突破自我,完成自我实现,进而成长为有志向、有责任、有作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自信基础

    济宁医学院创新性地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寓于体育课程的教育实践中,将“仁爱、公正、礼节、智慧、诚信”之道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追求融入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层面,力求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体育习练、比赛竞演,逐步积淀体育学识,提高运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领他们认知自我,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的“修齐治平”精神的体现,也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深邃境界的实践。济宁医学院的传统武术教学,注重武德精神的传承,是对当代“和谐”理念的独特注解,也是中华传统美德“仁爱、公正、礼节、智慧、诚信”的生动实践。通过课上与同学和睦交往,并在自我约束与他人规劝的互动中找到平衡,让学生深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原则,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崇高人生观。刚步入独立阶段的莘莘学子,在以真学实练和互动交流为核心的体育课程中对教学主题有更深刻的洞察,从而深化理解并影响行为。学习国际赛事中我国运动员的顽强斗志和友善风度,看到他们如何在竞技成就和道德风尚上取得“双料”胜利,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尊重对手,无论是胜是败都保持平常心,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的交往智慧,以及“正心诚意”的个人品德修养。

    三、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源头活水

    作为当代中国体育的核心与灵魂,中华体育精神来自中国体育的辉煌历程,深深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沃土。它是对体育精神传统和社会价值观的精练体现,展现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和持久的动力,不仅驱动着我国体育事业迈向辉煌、不断超越,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多个层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价值影响。济宁医学院关注探究和弘扬中华体育的精神实质,将其融入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发挥其深厚的道德教育功效,充分展现体育在涵养品德和培育人才方面的全面价值,对培养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具有深远影响。济宁医学院始终贯彻课堂教育、价值引导和成果竞争的有机结合,同时坚持全面推进、过程管控与优秀案例的相互融合策略。在体育课程中,激励学生全情投入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使大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场景和竞争气氛中领会中国体育的精神实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培育和提升他们的自我超越精神,以及在团队中实现自我突破的合作技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尊重规则,形成公平竞争和公正原则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在体育课程中,充分利用奥运冠军和体育偶像的激励效应和引领功能。激发学生自觉领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以及对英雄的敬仰、学习楷模的热情。这种情感将升华成对民族尊荣和国家荣誉的守护,体现为对爱国主义的崇高向往及对职责使命的实际践行。

    四、以终身体育理念为目标导向

    高校体育课的核心宗旨并不局限于体能、战术技巧的提升和技能的掌握,更在于秉持全面发展的观念,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实践能力。它致力于通过塑造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以情感态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深度教育。同时,它是一种以实际行动为导向的品格教育,旨在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个体,使他们具备优秀的自我锻炼习惯和自我调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济宁医学院始终以终身体育理念为体育教学目标导向,致力于构建持久有效的教学机制,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课程创新的思维下,教学内容会依据学生的运动强度、参与热情等指标进行调整。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旨在确保大学体育课程能够同时顾及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进而使学生树立起以健康中国为己任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全民健身意识。

    (孙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