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要好问法要巧 理答重导互学最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川省广安市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现场,教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视觉中国供图 扫码收听语音版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和回答,怎样提问、如何理答大有学问。教师应认真研究课堂提问与理答的策略和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落入“随意问”“满堂问”“为问而问”的误区。

    好的问题要能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大致可分为知识记忆、理解内化、分析应用三种类型。当前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知识记忆型的简单问题过多,深层次的理解内化型问题和分析应用型问题过少。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不会设计好的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设计好的课堂教学问题呢?

    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要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最好实现为目的,不能背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向,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其次,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难点是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好的问题应能起到突出教学重点、消解学习难点的作用。最后,要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为取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问题的价值就打了折扣。所以在课堂上,应适当减少过渡性、简单性问题,多设计一些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好的问题要有好的问法

    首先,课堂提问应讲求艺术性。本质相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可能会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首先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学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提问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先易后难,步步深入,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教师备课时,要对预设问题的提问效果进行分析预判,对能力要求过高、难度过大的问题,应变换设问方式或问题角度;对重要的核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分解成多个子问题或问题串,层层递进,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其次,要尽可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感兴趣的提问,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积极主动深入思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引发学生的兴趣,通常有这三种方法:一是让问题本身具有新、奇、趣、巧的特点,例如一些理科类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达到此类效果;二是创设思辨的意外场景,例如利用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或貌似严谨的推演,得出让人惊讶甚至荒诞的结论,从而引发探究欲望;三是把问题设计得具有代入感,例如政史类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去选择、评价当时的做法或意义。

    最后,要贴近学生的思维过程。好的提问要顺应学生的思维势能,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结合,因势利导。贴近学生的思维,不等于顺从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流程,在学生无问时发问、无疑处起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自然而然地进入深度学习,起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适切的理答可提升提问效益

    理答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的回应和反馈。理答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不能仅局限于对回答内容的判定、补充和对回答者表现的评价,应与学生回答的情况紧密结合,把教学活动有序引向深入。

    一般来说,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表面上是提问者与回答者之间的单线交流,实质上应是提问者、回答者和其他上课人员的全员互动。所以在理答时,教师要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神态、举止等进行指导,同时要对全体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发言、如何从同伴的发言中学习或反思等进行指导。课堂问答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锻炼和发展学生语言表达、交流互动、倾听反思以及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过程,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理答的难点在于必须与课堂生成融合共生。虽然提问源于预设,但学生的回答却通常都不会与预设完全相符,甚至相差甚远。其实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多数情况下就是通过学生的回答表露出来的。课堂生成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如果不及时回应,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追问是回应课堂生成的常用策略,包括对学生回答细节的深究、突出关键词语的重复发问、转变问题的描述角度、通过分解问题或进行提示后的继续提问,以及在适当时候更换学生继续追问等,都是追问策略的具体表现。理答时的追问,本质是通过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际上,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引导、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都是理答的重点之一。

    倡导以学生提问为主的课堂问答

    教师问学生答,是当前课堂问答中的绝大多数。但正所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互动应大力倡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实质上是一个习惯养成和课堂文化建设的问题;要培养学生学会提出好的问题,关键在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是受欢迎的、有意义的,就会积极提问,并逐渐学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当学生能够提出较好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着力构建新的互动模式——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的课堂问答。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为主要手段推进教学流程。多数教师对这种互动模式会有两点担忧:一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质量不易把控,可能还会出现不好的问题,影响教学效率;二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总是那几个,其他学生怎么办。

    首先,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的互动课堂,仍然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领,特别是在学生的相关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提出的问题质量不是很高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取舍或修剪,对学生间的互动进行调控,把握课堂的航向。这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和主持人,学生是演出的主角。至于教学效率,不能仅从应试的角度看,就像“启发式”与“灌输式”相比较一样,更需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其次,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总是少数,这是正常的。相较于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经常提出好问题的学生,他们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在自主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其他的学生虽然提出的问题少,但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倾听、思考、互动的过程中,变单一地向教师学习为多元地向同伴学习。毫无疑问,这种同伴之间你学我、我学你的相互学习,更有利于人的长期发展和终身学习,是课堂教学更高级形态的表现。

    (作者系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