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主八阶”导学课堂 培养高阶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科技创新型后备人才的竞争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高阶思维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焦点。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在学校,学校实践的主要环节在于课程设计,课堂中对高阶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通过多方探讨与实践研究,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思维为切入点,以学科课堂为落脚点,提炼各学科学习活动中高阶思维的典型特征与表现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融入教学设计,构建高阶思维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人才。

    一、构建各学科高阶思维发展的典型特征与表现结构的理论框架

    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真正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张槎中学秉持教育教学先进理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顺应新时代、新理念积极探索和发现。

    作为东北师范大学解月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类)一般课题“创新人才战略下高阶思维发展的评价与一体化设计研究”的实验校,张槎中学在课题组专家的长期驻校把舵和指导下,采用理论研修与行动研究相结合模式,集结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融合高阶思维“八项思维行为能力要素”(创造性思维、推理与决策能力、元认知与反思性评价、问题解决能力、同伴情感支持、自我效能感、批判性思维、自我调节学习),积极探索构建适合本校学情的各学科学习活动中高阶思维的典型特征与表现结构,凝练了学科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理论。依托这一理论指导,学校结合学情和教育教学现状,深入探究高阶思维在不同学科中的结构表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研讨和改革。

    二、从高阶思维入手设计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模板

    将高阶思维培养落在实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设计。依据学科高阶思维特征,张槎中学以已搭建的学科学习活动中高阶思维的典型特征与表现结构表为基础,建构高阶思维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在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强调高阶思维培养,有的放矢,将课堂中高阶思维的培养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同时借用“多媒体+教育”手段,采用课堂教学摄像收集关于融贯高阶思维“八项思维行为能力要素”的教学行为的数据,利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发的CSMS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反思、探索,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将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过渡到思维本位,由结果导向逐渐转变为过程导向。 

    三、提出和优化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阶段,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深度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化学习的教育热词不断涌入,这些学习方式的落点都共同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

    通过跨校、区、市、省的实地送教和线上线下齐研讨等系列教研活动,张槎中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用基于思维的教育而非呆板地灌输传授知识,以思维为切入点,以学科课堂为落脚点,建立了基于高阶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培养课堂模式——“五主八阶”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五主”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八阶”指学生在高阶思维课堂培养里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阶梯,包括预习思考、情境导入、导学引导、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后延伸、专项作业、循环巩固共八个阶梯。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层次分明的思维培养阶梯化,便于一线教师快速学习、理解和应用,可参照、可操作性强。 

    值得注意的是,“五主”中的“问题为主轴”是教师基于学情设计的问题链接,是高阶思维培养课堂的核心,将学生思维成长的八个阶梯链接起来,要求教师在学生预习思考(学生思维培养的第一阶梯:预习思考)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知识元认知,从中发现或者引出问题,在学生的最近知识区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思维培养的第二阶梯:情境导入),学习情境要求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师生或者生生共同剖析情境发现和引出问题,增强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深刻性。接着,教师在学生的实际课堂中观察学生的思维动态,利用学生基于这样的情境所生成的问题推进课堂的进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生思维培养的第三阶梯:导学引导),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逐渐强化学生高阶思维品质中思维的批判性和灵活性(学生思维培养的第四阶梯:合作探究),同时在与同伴或者教师的思维碰撞中强化高阶思维品质的独创性和敏捷性。 

    课堂检测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评价、反馈和调整的时机,也是学生思维培养的第五阶梯,要求以学生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运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这是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批判性自我调节的过程。课后作业延伸(学生思维培养的第六阶梯:课后延伸)便是教师对这个过程的修改,作业的“真实性”大大提高,可以让学生个性化完成作业,磨炼批判性思维技能,练习自主性,在不断的创新和适应中成为变革的推动者。专项作业和循环巩固(学生思维培养的第七阶梯和第八阶梯)可以用于章末大单元复习,也可以用于对思维培养的继续监测、补充和巩固。 

    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深刻参与生活知识场景的辨识过程和思维加工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同伴交流中的情感支持、元认知的利用和新知的生成,都既阶梯化又互相关联,共同推动着学生决策能力、批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四、生成学科高阶思维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源库

    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共享资源库,既是本课题的研究载体,又是研究成果。在实践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张槎中学课题组收集研究成果,有效整理汇集各项素材和资源,形成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源库,为全面精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供了实践支持和范本引领。

    生成了高阶思维课堂文科、理科评价量表。结合高阶思维的相关理论学习以及课题进展研究,总结提炼了高阶思维课堂文科、理科评价量表。文科评价量表结合高阶思维“八项思维行为能力要素”,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学习过程三大过程的13个方面(教学准备、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问题提出、情境创设、资源工具的利用、支架支撑、案例提供、主动参与、目标导向、互动合作、经验架构)共39个评价点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理科评价量表则强调学生学习中思辨过程,从感知、质疑、假设、推理、判断5个方面共19个评价点实施课堂观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根据实际教研与教学成果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评促教。

    生成了高阶思维教研论文集、教学资源库。课题组带领各学科以新课标为引领、以学科高阶思维的典型特征与表现结构表为基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强调高阶思维的培养,深入思考如何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研磨课例过程中,根据学情和实际不断调整、优化、迭代研究,打磨出促进学科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精品课例,形成教学设计合集,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论文撰写,组建学校高阶思维课堂改革教学资源库,供全体教师共享,教育教学实践力提供实践支持和范本引领。 

    应用推广“CSMS+知行理论”高阶思维课堂评价工具。课题组在研究第三阶段成为广东省教研院“5G+智慧教育”的试点校,以此寄托,运用“CSMS+知行理论”将课堂音视频和教学设计等教学数据进行标准的结构化、模型化处理,重点从课堂思维激发、课堂活动互动、课堂支撑支架等方面提供高阶思维培养的量化指标和相关性分析,与传统教研的质性评价互为补充。这种智慧化的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切实推进高阶思维课堂落地生根。

    五、基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课题研究推动师生共进共长

    高阶思维是指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师生们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有效推动了教师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型。课题的开展推动教师认识到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有效培养高阶思维的策略与方法。从纠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和难度、专注于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到深入思考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深入了解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完成了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如今,各学科科组形成了学科子课题或者科组特色,师生共同进步,教师获奖数量和学生获奖数量显著提升。

    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新型课堂模式,以学习为主体,以评价为手段,通过课堂由知识本位过渡到思维本位、由结果导向逐渐转变为过程导向的实施办法,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在课题研究的推进下,学生在科技创新、学业比赛、人文素养、体艺竞技方面硕果累累,真正推动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有效扩大了教研活动的辐射范围。高阶思维课堂展示交流和教学研讨跨校、区、市、省,涉及北京、浙江、新疆、西藏和广东深圳、广州、东莞、佛山、茂名等地,实地送教和线上线下齐研讨,创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机,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助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熟化,以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