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读,简单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六年级下学期的必读书是《鲁滨逊漂流记》,在班级里大概利用了四周的时间,每周有四十分钟的阅读课,既安排给学生静心阅读的时间,也有相应的每周一份的阅读检测题,毕竟是毕业班,根据以往的经验,毕业考试卷上一定会有一两道与必读书有关的题目。果然,在最后的考试卷上,有一道情节排序的选择题,本来以为学生前面有过四节阅读课,只是将这本书的情节梳理一下,应不是难事,可没有想到,这道题在整个年级都是失分最严重的题目,大大出乎所有老师的预料。

    这是笔者本学期的亲身经历,问题出在哪儿,读朱煜老师《教书记》一书,看到了同样的一份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案: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效阅读,先后上了三次阅读指导课,学生需要完成一份阅读记录卡,做一张小报,写一篇读书笔记,回答与书本内容相关的十个问题。朱煜老师对此评价道:如果你在读一本书前知道要完成这些任务,你还想读这本书吗?可能不同的人答案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不想读。也许,我们这学期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也失败在这里。所以,朱老师说:“读书就是读书,简简单单,静心去读就可以了。”

    真好,读书不就是应该这样吗?一本书,喜欢的学生就读得细些,不喜欢的学生就读得粗些,精彩的地方用精读,乏味的地方用略读,甚至跳读,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这又有何不可呢?读得快是好事,一本接一本地看,阅读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读得慢,也正常,孩子不是为了数量而读书的,我们要相信,只要读进去,对于学生终归会发生作用。可现实是,阅读指导课总要配上一堆的任务,有的教师还喜欢从书的犄角旮旯里找出一些信息编制成评价指标,以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当阅读成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时,阅读已经失去了它对于儿童成长本应具有的吸引力。所以,朱煜老师强调:“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实在不必太在意一时读得少、读得浅,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愿意读。”多么重要啊,愿意读,对阅读有兴趣,能够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习惯,这才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想读、爱读、乐读,也许只有简单读才能做到这一点,烦琐的阅读任务,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导读课,能比学生安静地手捧一本书进行阅读更为重要吗?而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应该是依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做个性化的书籍推荐和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每天能接触到课外书,从阅读它,到喜欢它,最终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更不把学生的阅读当成一门考核的功课,这才是学生想要的阅读。就让学生简简单单地读起来,这是我从朱煜老师这本《教书记》中得到的最深的感受。

    谈到教,朱老师仍是从读谈起:一篇好文章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不同的读者能读出不一样的感受。一个小学生读朱自清的《冬天》选段,看到的是亲情。一个中学生读《冬天》的全文,也许能理解朋友和亲人都重要。等学生长大成家,再读这篇文章,自然会理解作者的夫妻情。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读文章,不必着急,更不要强求,教点方法,播下种子,以后就会有收获。”这说的是如何读,其实谈的也是如何教。

    且看朱老师如何教老舍先生的《母鸡》。先从一句“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入手,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而“不敢再讨厌母鸡”,再读出作者因为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而“一向讨厌”它。然后前后对比,用一条折线画出文章线索。最后,让学生读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从中找出描写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读巴金先生的《狗》,画出文章的线索。教学主线清晰,课堂结构简单,但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来读懂内容,学到方法,强化实践,体现发现的快乐。

    联系我们平时观摩到的一些公开课,教师如同拿着剧本的主演,时时展现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再加上多媒体、交互学习、网上资源包等一堆新手段的应用,令人常常有这究竟是谁在学习语文,又究竟是一节什么课的疑惑。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就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语习文”,让课堂朴实一些,让教学简单一些,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教学常识,却在什么时候离我们的课堂越来越远了?就像一直被视为难点的作文教学,朱老师也说,让学生在较宽泛的范围里根据自己的生活选材、构思、定题目,必要时教师再点拨一二,甚至对少数作文水平低的学生,找一篇好文章抄一下也未尝不可,因为这既帮助他完成作文,解放时间,也借此让学生读读记记,达到积累语言和培养习惯的目的。这样的练习如能经常进行,学生就能赶上来。如此作文教学,同样走向简单,却切实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服务。朱老师笔下的简单教,是目标简明,教学简洁,过程简约,也是简简单单、本本分分、扎扎实实地真正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成长而教,是语文教学常态的一种回归。

    简单读,简单教,是删繁就简,更是以简至臻,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读书与教师的教书才能效果显著,从而让学生的读走向通透,教师的教走向从容。

    (作者单位系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