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发展重在“全域”发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主持人:说完硬件,那么软件呢?教育信息化也很关键。

    何兰田:是的,必须强化信息赋能。由于教联体实施一校多区管理,教联体内学校间距离较远,为实现教联体内各校区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统一,全市各教联体学校建成了网上巡检系统(含教室、食堂和校园安全监控)、网络教研及会议系统、同步课堂应用系统、网上阅卷诊断分析系统等四大信息化系统。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同步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让农村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实现同频共振。

    徐宁:围绕教育信息化,我们推进“互联网+教育”工程。江津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规划,全区中小学联网占比达到100%。完成45所学校的“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工作,智慧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支持体系逐渐完善,实现了江津教育“有线”+“无线”的1000兆到校、100兆到班网络全覆盖。同时,对全区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主持人: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

    何兰田:在促进师资均衡方面,黄冈出台“工作6年跨校区交流,交流时间不低于3年,交流数量不低于10%,骨干比例不低于30%”等硬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全市共交流教师3956人,占教师总数的10.7%,其中骨干教师1411人,占比为35.7%。改革前的教师交流,教育局有要求,校长不响应,所以教师交流难以实现;改革后的教师交流,教育局有要求,校长有动力,同向发力让教师交流真正发生。融合型教联体建设撬动了教师交流这个触及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要素。

    徐宁:江津一是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对全区31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委托管理”、捆绑发展,实现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互补互助、资源整合。大力推行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展。目前已组建10个教育集团,集团成员校95所,覆盖率为66.9%。二是实施“全域式”课程改革。2019年以来,江津区以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为契机,采用“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选拔城乡52所优质学校为种子学校,引导全区学校加入。

    主持人:改变意味着走出舒适区,徐主任,这5年改革有没有遇到阻力?

    徐宁:当然有。初期,学校对课改有抵触情绪,第一年课改,有的校长提醒我们课改室的同志们:“初三不要改,高三也千万不要改!”我们把大家的顾虑看在眼里,最初选了10多所种子学校自愿参与,通过驻区专家的指导,给种子学校梳理了一年一个发展目标。在学校文化建设阶段,种子学校的优势就逐渐显露出来,没有加入进来的学校就开始有些着急了。就这样,我们通过“自愿参与,试点带动”,发挥“试点+项目”的“乘数效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